地名由来:1913年3月由闽县、侯官县合并,取首字为名;据《中国地名辞源》:闽县因闽江得名;侯官县原作候官,以西汉曾在此设候官得名,清朝以后,通作侯。
2022年8月,闽侯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夜经济繁荣百佳样本第4位。
2022年8月,闽侯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科技创新百佳典范第100位。
2022年8月,闽侯县入选2022中国县域发展潜力百强县第13位。
2022年7月,闽侯县上榜2022赛迪百强县第53名。
2022年5月,闽侯县入选2022年度县市电商竞争力百佳样本第70位。
2022年5月,2021年中国投资潜力百强县榜单发布,闽侯县位列第49。
2022年3月,2022年中国百强县发布,闽侯县位列第55名。
2021年12月,2021年全国工业百强县(市)名单出炉,闽侯县位列第70位。
闽侯素称“八闽首邑”,地处福建省福州市西南侧,呈月牙形拱卫省会福州市区,土地面积2126.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1.5万(含高校师生),现辖1个街道8个镇6个乡共329个行政村(社区),是著名的“中国根艺之乡”“中国橄榄之乡”“中国金鱼之乡”“中国喜娘根艺之乡”。
(1)历史悠久,人文厚重。两千多年来,这里历为省、郡、路、州、府驻地,近现代以来就走出了民族英雄林则徐、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民主革命者林觉民、工人运动先驱林祥谦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这里人才辈出,闽侯籍“两院”院士就达16名。现大学城入驻有13所院校,高校师生23万人,为这里的发展注入了不竭的创新创业动力。
(2)山川秀丽,生态优美。这里融“山河湖泉林”于一体,境内44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延绵起伏、气势磅礴,闽江、乌龙江、大樟溪三大流域穿境而过,金水湖等湖滩点缀其间,光明温泉、双龙温泉、汤院温泉等温泉闻名遐迩,森林覆盖率达60.52%,更有“福建文明从这里开始”的昙石山文化遗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十八重溪、五虎山国家森林公园、“南方丛林第一”雪峰崇圣禅寺、与鼓山齐名的旗山,以及闽都民俗园、江滨湿地公园、千家山公园等众多名山、名寺、名园。
(3)统筹发展,宜居宜业。今年来,主动融入福州都市圈建设,进一步发挥“东南汽车城、福州大学城、区位近主城”三大优势,加快建设“科教名城、产业强城、宜居新城”,全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滨江新城。同时,闽侯客运中心、闽侯八中、洪塘大桥等第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日益均衡优质。
(4)交通便捷,互联互通。境内高铁、国道、省道纵横交错,9座跨江大桥(不含跨江高铁高速桥)将于福州主城连为一体,城乡路网四通八达,现有高速出入口14个,数量全省县级第一,福州地铁5号线也已开通运营、滨海快线,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构建形成了适度超前、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是全省第一个通地铁的县。
(5)幸福和谐,荣誉满满。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生态县”,以及省级“双拥模范县”“卫生应急示范县”“文明县城”“森林县城”等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闽侯县前身是西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起的闽越国之东冶,东汉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始建侯官县,为闽地五县之一。
公元282年,侯官析置原丰、温麻县。
南朝梁天监间,侯官与原丰合并为东侯官。
公元592年,东侯官改名闽县。
公元623年,闽县析置侯官、长溪、新宁(长乐)、温麻(连江)县。
公元631年,侯官并入闽县。
公元702年,复置侯官县。
公元766年,划侯官西部地置永泰县,后划北部地置梅溪场(后为闽清县)。
公元981年,闽县析置怀安县,侯官、闽县、怀安三县齐属福州。
1580年,怀安并入侯官县。
明清两代闽县和侯官县同属福州府,县城设于福州。
1912年,原闽县和侯官县裁撤,合并为“闽侯府”。
1913年,闽、侯官两县合并为闽侯县。
1913年闽县、侯官县并为闽侯县,属东路道(闽海道)。
1942年,析县治部分区域设福州市政筹备处,从此县市分治。
1944年,因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是本县尚干凤港人,故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
1950年复名闽侯,属闽侯专区。
1953年县府移址螺洲。
1956年直属省辖,1958年划归福州市。
1959年复属闽侯专区。
1970年专区改地区,1971年闽侯地区改为莆田地区,县随划莆田地区。
1970年县府迁甘蔗,1973年后归属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