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镇基本资料

大洋镇介绍

地名由来:大洋开发于明朝中叶(公元1500年),此地原有三块小平原,(盘古洋、陈墘洋、金盘洋),间隔着一片苦竹林。明代中叶开发时砍去苦竹,使三洋连成一片,故称大洋。

2020年12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大洋镇为福建省卫生乡镇。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大洋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位于永泰西部,是永泰西山片中心集镇,距县城32公里,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人口3.4万,高盖山风景区位于该镇境内。辖18个行政村,耕地面积21836亩。建筑业是该乡支柱产业,全国多个省份都有分公司。农业逐渐向特色化发展,建立蔬菜基地,引进西红柿、荷兰豆、甜瓜、黄花梨、青花梨、颐红水蜜桃、银杏等优产农业项目,反季节蔬菜规模不断扩大;山羊、棘胸蛙、荷兰兔、雉鸡等特色养殖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一大项目。

2004年,完成工业总产值5196万元,农业总产值10786万元,财政收入40.87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68元。村镇规模建设逐步完善,完成小灵通信号基站建设;有线电视频道增加到40个频道;完成通往名山室风景区水泥路面铺设;驻马洋工业集中区的长泰织造厂实现产值翻番;完成三中实验楼、图书馆建设,改造了林阳、际尾小学危房。

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

闽中支队第4与第6中队及大洋游击队驻地旧址洋尾寨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大展村卞湖自然村。洋尾寨(含旧寨和新寨),地处永泰与闽清交界,是未通公路前大洋往盘谷、红星和闽清的必经-之路。洋尾寨是大洋游击

宵洋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位于大洋镇宵洋村宵洋小学左侧,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坐西北朝东南,面积400多平方米。是闽台两岸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余潜士的祖祠,外埕围墙有完整的石墙帽,为我县古建

土厝

土厝位于大洋镇漈尾村,原名“老禄庄”,因大厅的八根大柱乃土筑而成,又名“土厝”。土木结构,清代上半叶建筑风格,在建筑学上有一定的研究价值。2007年4月,土厝被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宝善庄

宝善庄大洋镇宵洋村玉坪33号。余悠贤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起建,占地面积约1486平方米,建筑面积2680平方米。整个建筑为封闭式长方形双层土木结构,由下落门楼、上落八扇厝以及书院、天井

昇平庄

昇平庄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39号。又称“洋尾新寨”,建成于清嘉庆(约1805—1815年之间)年间,建寨者系麟阳鄢氏十五世祖鄢光椿。光椿为旧寨主人鄢宗尹之孙。昇平庄盖好后,其祖父搬进新寨与子

荣寿庄

荣寿庄位于大洋镇大展村卞湖39号。又称“洋尾旧寨”。洋尾寨分为旧寨与新寨。旧寨在西,为麟阳鄢氏十三世祖鄢宗尹于清乾隆乙己(1785年)所建,取名“荣寿庄”。荣寿庄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易守难攻

历史沿革:

大洋所辖之地,宋代为中和乡高盖里,元朝时期分属20、21都;明代、清代仍属中和乡高盖里,民国初期属西区,1936年属五区;1938年为大洋乡:1949年建国后曾划为第五区、大洋区,1958年成立大洋人民公社,1981年地名普查时,因与莆田县大洋公社重名,故改大洋为樟洋公社,(取永泰简称“樟”和原“洋”字组成)1984年改置樟洋乡;1992年改置樟洋镇;2004年11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大洋镇。

大洋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