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福建省爱卫办命名潼关村为2021年福建省卫生村。
2019年6月,潼关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潼关村位于梧桐镇西南部,面朝秀丽壮观的屏峰山麓,距镇区2.5公里,县城32.5公里,南通与莆,仙两县交界,北邻西林村通往203省道嵩口,德化。还有湄渝和仙尤两条高速贯穿而过。左粗溪,右有青龙溪河流,两溪水汇流于梧桐入口龙岩潭,左有金钟,右有鱼鼓,玉带环腰,赤荷耀目,龙,虎,豹,狮,象兽形的五座山丘,峙列两旁,极目远眺,樟溪下游,群山环抱,气象万千。解放前为梧桐镇中城堡,辖管盘富,西林,后溪等村,一九四九年在屏峰山下大洋设村命名屏峰村,一九五六年村部迁移对岸自然村,人们来往必经一条溪流,沽水季节行走板桥,洪汛来潮,撑船过渡,由于潭清水绿流程急缓,夏令一到,男女老少相聚在此乘凉,洗澡,因以儿童为主故而命名潼关村沿用至今。村落方圆2.5公里,辖区面积17.1平方公里,8个自然村,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00户。总人口2458人,党员51名,其中女党员7名,村民代表35人。
【村风村貌】潼关村系温氏一族、莆仙方言,勤劳俭朴,敢干敢闯,尤以女性著称。自古以来,村庄奉行民俗祭祀外,更有元宵圣母节,四月中旬的相公生辰节,举行谢香、敬神、演戏等,村庄有莆仙戏班,“十音”、“八乐”、民间歌谣对答等习俗特色,罗织成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历史人文】潼关村始祖著名地师温子玉公,以善堪与寻龙择地数度来闽,寻找双溪口西边一福地后,携夫人宋氏自山西太原赣州入闽定居繁衍,迄今历史五朝,计900余年。眼下,人丁兴旺,数逾万人分居周边村庄。
【纪念地与风景区】潼关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现有革命“五老”人员40多人。解放前闽中游击队曾入住我村教忠寺、屏峰山等地,开展地下游击战争。歼敌无数,战功卓越。地虽属偏僻山区,却山青水秀,岩奇石怪。幽香遍野,佳木苍茏,蜂歌蝶舞,风景宜人。有屏风山寨、珠山、白岩峰、十八崙、长坑水帘宫,中洲柯弯漂流、龙井库区漂船划游等秀美山川的村庄。将来可望成为自然风景生态旅游胜地。
【建筑景观】潼关村现留有古民居五座,其“三雕”景观资源尤为丰富。村落中有南宋中叶的郑桥之墓(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道两旁有石鸡、石狗、石马和两对文武石翁仲和大将军。教忠寺婵有观音殿、石马槽、石缸、石柱以及温氏祠堂等,栩栩如生,交融出独特的民族风格与魅力。
【物产经济】潼关村海拔105米,气候暖和,雨量充沛,植被完好,生态平衡,境内资源丰富,物产盛多,有人工速成丰产林5000多亩,生态公益林6000多亩,油茶林3000多亩,年产油量600担,装机容量10000千瓦的青龙溪电站一个,蓄水万方以上的龙岩谭库区一个,可供立体综合养殖。主要物产有:茶油、天然苦笋、溪螺、苦螺、麻枯笋、橄榄、枇杷、柿子、柑桔等无害农副产品,远销东南亚、津、沪等地。
近年来,潼关村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以争创省、市、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创建省级生态村为目标,以“创五好、争三优”为载体,以实施“168”党建机制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促进目标管理创先项目化,开展设岗定责争优职责化,推行六步工作常态化。通过实施“168”机制,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推动潼关村各项事业、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
梧桐游击队驻地和活动中心旧址教忠寺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屏峰山麓。1947年,根据省委指示,为配合全省武装斗争形势,永泰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开展爱国游击战争。1948年冬,梧桐游击队在梧桐潼
郑侨墓
郑侨墓位于永泰县梧桐镇潼关村大洋自然村。陵墓左右宽约60米,前后深约70米,墓周约200多米,依山砌筑六层,错落有致。每层前后有5米或10米宽平面,层层间有红砖阶级登上,底层48级,其余各
高阳温氏太祖墓
高阳温氏太祖墓位于梧桐镇潼关村双溪口龙井大坪后,始建于北宋哲宗赵熙元祐、绍圣间。占地面积约810平方米,墓体上仍留存一些宋代石构件,是温氏入闽始祖温子玉寻找吉地后,将其高、曾、祖、考四代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