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区基本资料

瓯海区介绍

地名由来:1981年析温州市郊置瓯海县,1992年设区,称瓯江入海口为瓯海;据《中国地名辞源》:取《山海经·海内南经》瓯在海中为名。

2021年5月,瓯海区调查推选结果发布,2021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当选。

2021年12月,浙江省商务厅等7部门联合公布瓯海区为首批浙江省夜间经济样板城市。

2021年10月,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出炉,瓯海区位列第43位。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名单发布,瓯海区名列第45。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名单发布,瓯海区名列第33。

2021年10月,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名单发布,瓯海区名列第66。

2021年8月,瓯海区上榜2021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地级市市辖区),位列第61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瓯海区人口数量为96.32万人,位列温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浙江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4位。

瓯海是温州市四大主城区之一,地处浙江东南部,因《山海经》有“瓯居海中”的记载而得名。1981年12月,瓯海从温州市郊区析出,设置瓯海县,1992年3月撤县设区。2001年7月,温州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原瓯海永强片共7个镇划归龙湾,藤桥片的2个镇3个乡和梧埏镇的4个村划归鹿城,瑞安市仙岩镇、丽岙镇并入瓯海。200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西岸、五凤垟、北林垟等3个乡,并入泽雅镇,将梧田镇、新桥镇、娄桥镇、南白象镇、茶山镇、三垟乡等五镇一乡的行政建制改为街道办事处。2011年3月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潘桥镇、郭溪镇、瞿溪镇、丽岙镇、仙岩镇5个镇建制,成建制设立5个街道办事处。全区国土面积466平方公里,现辖12个街道、1个镇、温州高教园区和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39个社区、151个行政村。2020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468237人,比上年末增加了5001人,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国科技工作先进区、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示范单位、全国县域网络形象百强区、省“五水共治”大禹鼎、省“三改一拆”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省级平安区、省级卫生强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电子商务示范区等荣誉称号。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01.24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6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86.26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408.32亿元,增长4.5%。财政总收入69.96亿元,下降2.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10亿元,增长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586元,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65元,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1.67,比去年同期缩小0.05。

产业特色较为明显

瓯海特色轻工业基础扎实,瓯海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的源头,是中国民营经济和“温州模式”的重要贡献者,创办有全省第一家农民举办市场、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是中国锁都生产基地、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浙江省新型包装产业基地,鞋革、服装、眼镜、锁具、电气机械、汽摩配等产业占到经济总量的80%。近年来,瓯海坚持城市发展优先,华润万象城、银泰城等引领型项目相继投用,刷新了温州城市版图,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十二五”浙江产城融合十大示范新城。全国排名第8的温州高铁新城PPP项目,总投资200亿元,目前已全面启动建设。拥有拥有中国眼镜生产基地、中国智能锁生产基地等4张“国字号”制造业名片,有规上工业企业635家,形成了服装、眼镜、锁具、鞋革、汽摩配、电气机械、包装、食品等八大传统优势产业。其中服装、眼镜、锁具在国内外市场占有重要地位,有“世界眼镜-中国眼镜看瓯海”之说。同时,我区坚持“科教新区”战略,全力推进产教融合,作为全省三大科技大走廊之一—环大罗山科技走廊主阵地,瓯海区下辖温州高教园区,拥有温州大学科技园等3个“国字号”创新平台,生命健康小镇、时尚智造小镇两大省级特色小镇,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9所本地高校,浙江大学温州研究、华中科技大学温州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科研平台,拥有加拿大“两院”院士陈忠伟等一批领军型人才,是目前浙南闽北赣东地区人才最集聚、平台最高端的区域。同时,瓯海还是“中国瓯柑之乡”“中国杨梅之乡”。

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海东龙湾区,南连瑞安市,西界丽水青田县,北邻鹿城区。作为温州城市对外的主窗口,三条高速、五条铁路在这里交汇,使瓯海成为连接长三角、对接海西区的交通大通道。四个高速出口、一个高铁站场、四大城市板块,决定了瓯海作为温州城市建设主阵地、城市形象主门户的地位。区内交通便利,104国道、温瑞大道、高桐公路贯通南北,瓯海大道、温瞿公路横跨东西,金丽温、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温福、甬台温、金丽温铁路交会其中,是连接长三角和海西区的重要交通枢纽。动车温州南站更是将瓯海推向了“动车时代”,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作用十分突出。相对于其他县(市、区),仍然保有相对开阔的发展空间,接受城市化辐射的范围很广。近年来,瓯海借助区位优势,全面推进城市建设,落地了浙南第一高楼、亚运龙舟赛事基地等一批地标建筑,刷新了温州城市天际线,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最具发展潜力十大新城”“浙江产城融合十大示范新城”,是目前全世界温商投资兴业的热土。

人文资源非常丰富

境内有温州肯恩大学、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以及温州中学、瓯海中学、温州第二外国语学校等一批省级重点中学。依托各类院校、科研机构,推进产城联动、学城联动,创成温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浙大瓯海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大市场等发展平台,构筑宜学、宜居、宜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了大批精英人才前来干事创业。瓯海人力资源相对活跃,是革命老区,又是知名侨乡,分布在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2万海外侨胞,为瓯海走向世界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山水风光得天独厚

瓯海景区面积占全区面积的41%,作为“瓯越文化”的精华所在,瓯海区是温州母亲山—大罗山、母亲河—温瑞塘河的主体所在,出土有距今3000多年的西周墓,保留有国内唯一传承古法造纸技术的泽雅“四连碓”,涌现了山水诗鼻祖谢灵运、永嘉学派代表陈傅良、佛学大师李叔同、散文大家朱自清、华人文坛恒星琦君等一大批文化名人,《梅雨潭的绿》《橘子红了》等名片佳作在这里流传,共同承载起了大罗山文化、纸山文化、塘河文化“两山一水”的独特地域文化。具有发展都市农业和休闲旅游业的独特资源优势。境内有温瑞塘河和戍浦江两大水系,有泽雅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仙岩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丽岙、仙岩的侨文化,与陈傅良、朱自清、弘一法师等文化名人留下的历史遗迹交相辉映。近年来,先后开发建设了牛山公园、凤凰山公园等森林公园,各类农家乐服务设施和休闲景点不断完善,特色民宿蓬勃发展,距离均在一小时车程内。2020年,共接待游客1369.7万人次,同比下降10.0%,实现旅游总收入142.84亿元,同比下降9.8%。其中,接待国内游客1369.6万人次,同比下降9.4%,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142.80亿元,同比下降7.8%;接待入境人数0.14万人次,实现海外创汇64.04万美元。

历史沿革:

春秋至战国前期属“越地”。

秦代属“闽中郡”。

西汉惠帝三年(前192),邹摇受封为东海王建东瓯国,属“东瓯国”地。

东汉永和三年(138),为永宁县地。

隋开皇九年(589),改永宁县永嘉县,遂属永嘉县。

此后历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直至民国凡1300余年均为永嘉县一部分。

1949年8月,析建省直辖温州市,遂属温州市。

1950年,复归永嘉县。

1958年复划归温州市。

1981年12月12日,析温州市郊区置瓯海县。

1992年3月,撤县设立温州市瓯海区,温州古称欧,习称瓯江海口为瓯海,民国初曾于温州置瓯海道,县以此得名。

1992年3月,撤销瓯海县,设立温州市瓯海区。

瓯海区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