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城区地名由来:因建城区古为宛州治得名;另说因古时曾称宛,为宛县治所,故名。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宛城区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宛城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宛城区人口数量为63.4万人,位列南阳市各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河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名第65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38位。
2021年1月,第四批河南省食品安全达标县(市、区)名单出炉,宛城区上榜。
2016年2月,宛城区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宛wan,现河南省南阳市的简称
宛城,古城名,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一带,位于白河(古称淯水)北岸。至今仍留有残存的城门和护城河、城河桥。
名称由来:“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说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①“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