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李湖村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李湖村位于乡境东北部,南新公路西侧,距县城7.5公里处。北与沙堰镇、樊集乡接壤,东连官碾村,南与王营村毗邻,西临白河故道。东西宽2公里,南北长3.5公里,面积7平方公里。
建置沿革李湖村,1958年属城关公社为李湖大队。1963年属城郊公社为李湖大队。1984年改为城郊乡李湖村委会。村委会驻李湖。辖5个自然村。李湖明洪武年间,李姓由-县迁此建村,因村中有南北两个湖,取名两湖,后又形集镇,改名双湖镇。清同治年间,李姓人口发展,遂易名李湖。板桥铺西汉称“三泉坂”,后改今名,为汉高密侯邓禹故里,有“汉高密侯邓禹故里”碑楼,立于村南路旁。港里明初,陈姓由-县迁此建村,居白河故道旁,以地势取名。任营明初,任姓自山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王庄清初,王姓自山西迁此建村,以姓定村名。
人口民族如今,村委辖5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981户,总人口3614人。其中男1858人,女1756人;均为汉族。总人口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占12%,中学文化程度80%,高中文化程度8%。有李、任、王、杨、陈、赵、刘、张、范、马、袁、何、郝、曹、简、罗、朱、钟、黄、齐、葛、徐、郑、乔、薛25个姓氏。
自然状况李湖村地处老白河东岸,形似东西长方形,一级省道S103线贯穿南北,把全境分为两半。沿白河走向为黄壤土,余为粘土,其中黄壤土占42%,粘土占58%。
主要经济状况建国后,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产力进一步解放,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1978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4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0元。199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39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76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4元。去年,全村工农业产值920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00元。
社会事业
教育解放前,李湖自然村有私塾]所,港里自然村有私塾1所,贫苦人家的子女根本上不起学。建国后,村办起了曹氏祠完小和李湖小学。1990年后,村先后投资[7万元,扩建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2160平方米。校园内全部进行了硬化、绿化,达到了“六配套”标准。2003年有学生217名,教师17名。村先后为大中专院校输送学生28名,其中本科12名,专科16名。
科技村重视科技工作,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村有农民技校一所,聘请技术人员和用VCD光盘给村民辅导种植、养殖技术和政策、法律、法规、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等知识,先后培训20余期、受训人数2000多人(次)。村有农民技术员70人。
文化建国后,村有文艺宣传队,活跃了农民的文化生活。老艺人简根学组织的曲剧演唱队,巡回到各村进行表演,,李春喜为队长的篮球队,多次参加县、乡比赛。舞狮队,先后由卜保山、王晃正、李振勤带队,节日在乡村演出。2007年,村有图书室1个,藏书2000多册;有民兵之家活动室、广播室等。广播入户率96%,有线电视入户率47%;有体育场1个,舞狮队1千,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1986年被省体委、团省委、省文化厅授予“红旗青年之家”称号;1987年被南阳地委、行署授予“文明单位”称号。2007年10月投资400余万元建起了邓禹文化广场;最近被河南省命名为“历史文化名村”。
卫生解放前,村只有罗德政一人行医,由于受当时条件制约,农民饱受疾病的折磨。建国后,村建卫生所1个,医务人员2名。眼下,村卫生所发展到3家,医务人员增加到8人。2003年以来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村民看病难的问题得到了改善。
村民生活建国前,多数村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吃的是半年糠菜半年粮,穿衣靠自织的土布料。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生产互助,村民生活有了改善。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逐步提高。1993年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细粮比例占90%以上,蔬菜、禽蛋、肉类消费量大幅度增加。住房质量有原来的土坯墙、箔札瓦的砖木结构,发展为砖混结构的平房、楼房;村民衣着,由20世纪70年代单调的青、白、蓝色服装,变化色彩丰富、式样新颖的服装;住房由70年代的人均12平方米,上升到2007年的30平方米;人均收入由20世纪90年代1450元,提高到2007年的3800元。村民每100户拥有自行车200辆、洗衣机80台,电视机120台,电话70部,部分农户还拥有汽车、摩托车、电冰箱等。
民俗婚嫁建国初期,男女结婚,由男方抬着花轿去接新娘,并由唢呐响器吹吹打打把新人迎进门。70年代,新娘出嫁有两个伴娘送出,男方再派两个伴娘接回。90年代,新郎派轿车接新娘,条件好的几辆车或有1个小车队迎亲。嫁妆,70年代以前为衣物、用品,70年代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老三件”,90年代为摩托车、冰箱等“新三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2003年,在“新三件”的基础上,条件好的户又增加了拖拉机、电脑、音响等物品。
丧葬解放前,人死后,有钱人家大操大办,贫穷人家随便埋葬。解放后,还以土葬为主。90年代进行殡葬改革,全部进行火化。但有的还用棺材,甚至糊社火,摆猪头大馍,请唢呐班吹响唱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