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湾村位于王庄镇政府东4千米,唐河西畔。北、东、南三面依河水环绕,西临狄青湖。东与唐河县苍台镇于湾、石台寺和襄阳区程河镇埠口三村隔河相望,西接王庄村,南邻水台子村,北连东张店村。村委会在村西北部。全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2.25千米,面积约4.5平方千米。
行政区划、人口民族
2003年村委辖乔湾、小庄、阎王湾三个自然村,15个村民小组,821户,3336人。全村均为汉族。总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占12%,初中文化程度80%,高中文化程度5%。有乔、阎、王、张、郭、宋、化、陈、黄、于20个姓氏。
自然状况
乔湾地处唐河西岸,狄青湖东部。地势自西向东南倾斜,海拔78.6米,相对低洼,易形成唐河水灾和雨季涝灾。沙壤土地占耕地面积89.5%,粘土占10.5%。沙壤土分布于唐河与狄青湖之间,粘土分布于狄青湖以西沿岸和王庄行政村以东接壤地带。矿产资源有贮量丰富的黄沙,是建筑的优质原料。
农业经济
全村有耕地4746亩,人均1.4亩。全村粮食种植面积3900亩,花生种植面积2900亩,棉花种植面积1200亩,蔬菜种植面积90亩。全村牛饲养量330头,家禽存栏量9800只,养羊650只,猪150头。全村有手扶拖拉机60台,农用三轮车300辆,小四轮24台,电动机30台,农用水泵180台,脱粒机20台,收割机2台,机械总动力1295千瓦。
村组企业
村由个体投资兴办1个棉花脱绒厂,年创净利润3万元。村有商业服务网点13个,从业人员34人,经营项目有餐饮、食用油、粮食、烟酒、农机配件、日杂塑料制品、农药化肥、五金交电、修配等,年购销额55万元。全村以花生为主,运输车辆达200余辆,从业运输人员500余人,年运输量250万吨,经济收入100多万元。村民外出务工141人,人均年收入10000元。村有建筑队2个,从业人员达70余人。
社会公益事业
全村共打机井50余眼,使全村4000余亩耕地成为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村学校有图书4686册,有仪器340件,配备仪器室、试验室11间,体育器材105件,音乐器材有军鼓两套、洋号8把。校园全部绿化美化。有学生480名,教师24名,巩固率100%,毕业率100%。全村有农民技术员50名,其中,农校函授毕业的大、中专学员15名。1996年,村两委在县史志办的指导下,成立了《乔湾村志》编纂领导小组,组建以乔胜才为组长的五人编写班子,历时5个多月,走访了16个村庄,110多人次,访问了本村群众240多人,搜集了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50余万字的资料,共20章95节。该志书是南阳市第一部村志,在河南省也是少有的,为进一步凝聚乔湾村民,推动乔湾村民致富奔小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文物胜迹
“一门三节”牌坊,位于13组处,牌坊始建于清代乾隆12年(1747年),此牌坊高约两丈,宽一丈,两边是方形石柱,石柱外侧是护柱石,石柱前面各有一尊石狮,石柱上面刻楹联,上联“曰节曰孝一门共起”,下联“是姑是父弘扬发展”。石柱中间横架一石条,石条中心上面置正方形石碑,碑顶端刻有两朵祥云,云下为朝阁大臣官像怀抱朝笏简报,两官像间刻有三龙飞舞图案,龙爪齐抓匾额,匾额-有“圣旨”字样。匾下部呈长方形框,框内书有“一门三节”字样。中心石碑背面为“一门三节”的来历。中心石碑顶部是石刻瓦垅,碑两旁各竖一块石碑。左碑记的是乔如律的功绩。因年深日久,各碑文字迹模糊,残缺不全。其碑背面凿有“孟宗哭竹”、“王祥卧冰”的典故图案。右边石碑下落不明。
据传,本村四门祖先乔如律,在官庭任兵部侍郎官,乾隆皇帝得知他靠祖母和两个母亲抚养成人,一度艰辛晋升为朝中良臣,并为其终身守节,万分感动,特赐“一门三节”圣旨永作留念。
“一门三节”,传说乔姓祖先乔如律其父兄弟三个仅有其一个男孩,当其成人后,其父三兄弟分别为其取一妻,其轮流住,而后得子女归各家所有。
主要经济状况
2007年,全村共完成工农业生产总值6915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836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5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