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山县基本资料

铅山县介绍

铅山县地名由来:古时候,有铅山,在县西,产铅铜及青绿,唐朝有铅山场,南唐时期置县。现在的铅山已倾陷,不产铅铜。铅山县,读音为(yánshān)县。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名单发布,铅山县入围。

2022年6月,铅山县入选2022年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位列第42。

2021年11月,铅山县荣获2021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2021年10月,铅山县上榜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铅山县人口数量为38.62万人,位列上饶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405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6位。

2019年3月,铅山县上榜2018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9年3月,铅山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原中央苏区片区、闽浙赣片区)。

铅山地处武夷山脉北麓,东连广信区,西接弋阳县贵溪市,北靠横峰县,南临福建武夷山市光泽县。基本地貌特征呈南高北低,“七山半水分半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全县总面积2178平方公里,人口50万,现辖18个乡镇(中心),其中有两个少数民族乡,178个村(居)。

铅山属中亚热带温湿型气候,距海洋较近,受亚洲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季风交叉影响,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根据1959年——2007年气象资料统计,2011年平均气温在17.2℃至19.6℃之间,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6.1℃,最热的七月份平均气温29.5℃,年均降水量1700至2100毫米,平均年日照为1792小时,年均无霜期251至274天,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由于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农作物生长十分繁茂。

2019年3月1日,铅山县总面积为2178平方公里,辖17个乡镇,1个服务中心,县城所在地河口镇,市政建设规划合理,设施完备,环境优雅。城区现有面积4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辖8个镇、9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1个服务中心:河口镇、永平镇、石塘镇、鹅湖镇、湖坊镇、武夷山镇、汪二镇、葛仙山镇、陈坊乡、虹桥乡、新滩乡、稼轩乡、英将乡、紫溪乡、太源畲族乡、天柱山乡、篁碧畲族乡、青溪服务中心。共有15个居委会、161个村委会。县人民政府驻河口镇。

商、周时期,铅山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劳动生息。南唐保大十一年(953)置县。因永平镇西四里有铅山,遂以山名县,隶信州。北宋一度直属京师。元代至元二十九年(1292),县升州,名铅山州,隶浙江行中书省。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县,隶广信府。民国3年(1914),省下设道,铅山属豫章道。

民国20年(1931)属第六行政区。民国19年至23年(1930~1934),全县约60%的地区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今武夷山垦殖场、紫溪乡、石塘乡,还有杨林乡、五铜乡、港东乡的一部分属于铅山苏区,英将乡属上铅苏区。地下工作和游击队活动的范围则更广。铅山、上铅苏区归闽北分区领导,是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

1949年5月铅山解放以后,隶属上饶地(专)区。1985年,行政区划为2镇、21乡、3个国营垦殖场,共209个村,71260户,347951人。其中农业人口28971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60人。绝大部分居民为汉族,少数民族人口1368名(包括畲族和少量的蒙、回、藏、苗、壮、满、黎族)。

自建县起至1949年6月,县治所设永平镇。该镇三面环山,北临铅山河,地当赣闽交通要道。国家“六五”计划期间重点建设项目之一的永平铜矿坐落在该镇西南部。

1949年7月,县治所迁河口镇。河口镇因地处闽浙赣边,有水运之便,形成周围省、县的货物集散地;明清时期商业盛极一时,号称“八省码头”,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鸦片战争以后,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三十多的建设,镇区成倍扩大,房屋建筑,增加了两倍半。现河口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铅山县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