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1960年设县,系用汉字译写的藏语地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南木林意为全胜洲,曾译那木岭、那木林、朗林、朗岭、响纳木林、尚纳木林、那棱、朗里。
2021年5月,南木林县人口数量为9.01万人,位列日喀则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西藏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8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612位。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南木林县在列。
2017年2月,南木林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1年5月,中国科协命名南木林县这2011-201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
况 南木林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中南部、日喀则地区东北部、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北岸。总面积8113平方千米。总人口7万人(2003年)。
县人民政府驻南木林镇,邮编:857000。行政区划代码:542322。区号:0892。拼音:NanmulinXian。
行政区划
南木林县辖1个镇、16个乡:南木林镇;达那乡、卡孜乡、多曲乡、秋木乡、土布加乡、查尔乡、索金乡、达孜乡、奴玛乡、热当乡、拉布普乡、甲措乡、芒热乡、普当乡、仁堆乡、艾玛乡。共有150个村委会。
历史沿革
南木林,藏语意为“胜利”。作为地名具有“圣地”的含义。
南木林,吐蕃时期称扎西孜。后被称为湘巴(即后藏6个万户司之一)。清朝初设南木林宗。民主改革前,由噶厦政府和班禅堪布会议厅联合管辖。1960年1月25日,在合并南木林宗、乌郁宗、拉布宗、甲措宗以及7个溪卡的基础上,成立了南木林县人民政府。
2000年,南木林县辖1个镇、16个乡。总人口69214人(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各乡镇人口:南木林镇8449人、达那乡2380人、秋木乡2318人、卡孜乡5274人、多角乡4561人、艾玛乡8130人、茶尔乡2336人、土布加乡5190人、奴玛乡2995人、达孜乡3952人、索金乡3426人、芒热乡2881人、拉布普乡1833人、热当乡6823人、甲措乡4474人、普当乡2923人、仁堆乡1269人。
县域经济
2005年全县GDP预计实现21565万元,增长速度达15.5%。其中第一产业11553万元,第二产业3209万元,第三产业6803万元,三次产业比是53.6:14.9:31.5,人均GDP2850元;完成财政收入410万元,增长4.33%;农村经济总收入16593.1万元,比上年增加1855.8万元,增长12.6%;多经收入10681.6万元,比上年增加1683.1万元,增长18.7%;乡镇企业收入达206.4万元,比上年增加63.7万元,增长44.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596元,比上年增加144.6万元,增长10%;其中现金收入757.3元,占纯收入的47.4%;劳务输出23833人次,比上年增加2323人次,劳务输出收入4381.8万元,比上年增加673.2万元;粮油总产5840.4万斤,比上年减597.8万斤;牲畜出栏率22.2%,总增率22%,牲畜死亡率控制在了1.14%一下。
社会事业
1、生态建设与保护日益加强。今年春季完成治沙生态林工程12000亩,补栽4500亩,雨季造林500亩,义务植树35.5万株,封山育林10万亩,城镇绿化72亩4公里,种草2.3亩。加强了天然植被的保护,禁止了乱挖草皮,乱伐灌木等现象。
2、扶贫济困工作迈出较大的一步。2005年县级领导、各部门、各乡镇共为扶贫事业捐款捐物折资达54.97万元,完成脱贫118户644人,巩固198户1018人,提高214户1186人,建房72户101间1999平方米。
3、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2005年,以“两基”攻坚为切入点,以“普九”目标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农牧区教育发展,开创了“两基”攻坚工作的新局面,“普九”的36项指标全部完成,10月27日,我们接受了区“普九”验收组的验收,并顺利通过验收,给地委、行署和全县人民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4、广播电视文化工作繁荣进步。按照把握方向、围绕中心、抓好队伍、有所作为的总体要求,深入开展文明乡村,文明单位活动,着力加强农牧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我县152个行政村全部完成了“村村通”工程安装,行政村覆盖率达100%。完成了“6+1”有线网络点4个、“4+3”有线网络点13个,自然村“1+1”广播电视工程15座。
名胜古迹
县内甘典果寺、热拉雍仲林寺、雄雄寺等较为著名。分属西藏各派。寺内佛像形象逼真,壁画瑰丽多彩,内容丰富。有多神传的佛祖灵塔2座,其中1座至今保存着一尊完好无损的佛祖遗体。横跨湘河南北两岸的铁索桥,修建于500多年前,颇具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