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基本资料

武宁县介绍

地名由来:唐朝时武则天设宁县,寓“武周王朝天下安宁”之意。

2022年11月,2022健康中国·康养旅游百强县名单发布,武宁县入围。

2022年10月,武宁县被纳入为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2022年1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武宁县为2021年度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1年11月,武宁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武宁县人口数量为32.22万人,位列九江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674位,位列江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6位。

2021年4月,武宁县上榜2021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榜第54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武宁县上榜。

武宁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河中游,地处湘鄂赣三省边陲要冲,辖18个乡镇、1个街道和1个工业开发区,总人口为40余万人,国土面积3507平方公里,属江西省第四大县。

武宁区位独特,交通便利。 武宁位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庐山西海之滨,介于国际名山庐山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九宫山之间。又处南昌武汉长沙三大省会城市的2小时经济圈之内。大广高速公路纵贯县域南北,永武高速公路横跨县境东西,3-5小时车程即可到达上海杭州合肥南京福州等沿海发达地区,交通十分便捷。

武宁历史悠久,人文昌盛。  武宁在商代(约公元前16-11世纪)为艾侯领地,故有古艾之称,正式建县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武宁融库区、老区、山区、林区为一体,人文厚重,民风淳朴。历史上陶渊明、柳浑、苏轼、黄庭坚、周濂溪、盛文郁等名人雅士曾在这为官、游览、隐居。今有十余万武宁儿女从事装饰行业,在全国1000多个城市创办装饰公司2000余家,打造出星艺、华浔、名匠、三星等一批闻名全国的装饰公司品牌,被中国建筑装饰协会授予“中国装饰之乡”称号。武宁还是全国文化先进县,打鼓歌、采茶戏、戏社火等一批民间艺术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武宁生态优良,资源丰富。武宁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县林地面积2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4.04%,森林蓄积量1452万立方米;全县大小河流603条,水域面积289.23平方千米。已发现野生高等植物1638种,野生脊椎动物324种。全县现有省级自然生态保护区1个,县级自然生态保护区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16个,省级生态乡镇3个。地下矿藏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藏30多种,其中煤、钨、锑、钒、大理石、石灰石、瓷土为主要矿种,储量巨大。地热温泉资源众多,分布广泛。优质米、名贵中药材、特种水产、香菇、板笋、茶叶、猕猴桃等名、优、特农副产品久负盛名。

武宁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武宁北部为绵延起伏的幕阜山脉,南部为崇山峻岭的九岭山脉,七百里修江从中自西向东贯穿全境。“两山一水”的天然屏障,不仅使武宁自古拥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更是在武宁境内形成了奇峰深谷,高峡平湖,怪石嶙峋,洞天地府,飞瀑流泉的壮丽景观,造就了武宁的钟灵毓秀,2007年温家宝总理前来视察,欣然命笔:山水武宁。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有山有水,山环水绕的武宁城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平安县”、“全国文明县城”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成功入选“中国最美小城”50佳。

武宁产业兴旺、特色鲜明。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武宁紧紧围绕“生态强县作示范、绿色崛起勇争先”总体战略,聚焦“绿色产业集聚区、开明开放创新区、生态文明典范区、城乡融合标杆区、幸福生活样板区、县域治理实践区”“六大定位”,推进“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四个创建”,绿色光电产业、大健康产业、矿业循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装备产业、智能家居产业、数字经济产业“1+3+2”六大生态工业、突出休闲养生的生态旅游业、突出绿色安全的生态农业等等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县工业园先后被授予江西省节能灯产业基地、江西省绿色照明高新技术示范园、江西省绿色广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绿色光电产业成功入选“江西省首批工业示范产业集群”,武宁因而被誉为“灯饰之乡、光明之城”。旅游业已初步形成湖岛观光、山岳避暑、峡谷漂流、温泉洗浴、溶洞探险、宗教朝觐、农庄体验及休闲娱乐等八大类产品体系,是全省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县、全省旅游产业园区县。

历史沿革:

商为艾侯地,艾,诸侯国,辖今永修、武宁、修水、铜鼓、靖安、安义县等地,治地今之修水县龙岗坪;春秋、战国时诸国争雄,艾侯国被改为艾邑,先后属吴、越、楚管辖。

秦仍为艾邑,属九江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封英布为淮南王,辖九江、庐山、衡山、豫章郡之地,艾属豫章郡。

景帝三年(前154),析艾设海昏县,属海昏县地,县治今永修县吴城镇。

东汉建安四年(199),孙权析海昏设西安县,县治今武宁石渡乡新峰村西安里,建县此始。

晋太康元年(280),西安县更名豫章县。

南朝陈永定三年(559),于豫章县设豫宁郡,属江州。

隋开皇九年(589)撤豫宁郡,永修、豫章、艾、新吴县并入建昌县

唐长安四年(704),析建昌县设武宁县。

景云元年(710),复称豫宁县,县治迁甘罗村(今武宁县石渡乡新华村),俗称新县

宝庆元年(762),避唐代宗李豫讳,仍称武宁县,此后县名迄今未变。

代县域辽阔,旧志载“武宁向属巨邑,编乡二十”。

贞元十六年(800),观察使李巽为免除邑人赋税劳役之苦,奏分武宁西八乡(今修水、铜鼓地域)设分宁县。

南唐升元元年(937),县域朱家山以南至铁门槛一部分划入靖安县

至此,县域基本固定,为九乡五十四都。

南宋隆兴元年(1163),属隆兴总管府。

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于武宁县设宁州,辖武宁、分宁二县;大德三年(1301),分宁为宁州,武宁县直隶隆兴路。

明、清时,武宁县属南昌府,辖九乡五十四都;清改都为里,辖九乡三坊五十四里;九乡为安乐、升仁、北乡、年丰、顺义、上南、下南、江阴、长乐乡。

1912年,属浔阳道;1929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境内北部山区的泉口、横路、大洞、温汤、南岳、东林、船滩等乡村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区根据地面积601.6平方千米,占境内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属中央苏区湘鄂赣边区—鄂东南道委;1930年,改乡为区,下设保甲,辖5区290保;1934年,因土地革命战争失败,苏区根据地解体;1942年,属江西省第九行政区,专署驻武宁县(1949年移驻九江县)。

1949年5月30日县境解放。

9月20日,武宁县人民政府成立,隶属九江分区行政公署,辖7个区。

1950年2月,辖10个区、124个乡。

1958年实行人民公社化,撤销区、乡建置,乡社合一,共辖16个人民公社、5个垦殖场、1个镇。

1961年10月,恢复区建制,辖8个区、50个人民公社、2个垦殖场、1个县直属人民公社。

1968年6月,武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8年10月,撤销区建制,原54个公社、场合并为24个人民公社、场,分辖220个生产大队。

1970年8月,因兴建柘林水库工程,县城迁至南市岭。

1978年2月,辖22个人民公社、1个茶场、1个镇。

1981年3月,撤销武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武宁县人民政府,隶属九江市。

武宁县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