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安区基本资料

咸安区介绍

咸安区地名由来:1998年,撤县级咸宁市设咸安区。古时曾先后为永安县、咸宁县,设区时取原两县名各一字命名为“咸安”。

2022年1月,咸安区被命名为2021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0月,咸安区上榜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咸安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咸安区人口数量为65.76万人,位列咸宁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湖北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94位。

2021年1月,湖北省科技厅公布咸安区为第二批湖北省创新型县(市、区)建设单位。

2020年11月,2020年中国茶业百强县排行榜出炉,咸安区位列第66名。

2020年6月,咸安区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湘鄂赣片区)。

咸安区地处湖北省东南部,为咸宁市政府所在地,素有“桂花之乡、楠竹之乡、茶叶之乡、苎麻之乡、温泉之乡、千桥之乡”的美誉。咸安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1984年撤县设市,1999年3月改设咸安区,是国务院1986年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县市区之一。唐有“翰林六绝、书中仙手”之誉的书法家李邕,宋有留下“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千古佳话的冯京;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从这里走出了钱亦石、何功伟、钱瑛等一批早期革命家。是武汉城市圈重要组成部分。

咸安区辖9镇1乡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奶牛场,138个建制村,29个城市社区,12个集镇社区,国土面积1503.8平方公里,总人口657590人。

咸安历史悠久,大量的洞穴址、聚落址、古城址、古墓葬及窑址0土的文物和遗址表明,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始置永安镇,南唐中主李璟保大十三年(955年)升为永安县。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为避太祖永安陵讳,取《易·乾象》“万国咸宁”与“永安”近义之意改为咸宁县。

咸安区地处幕阜山系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呈阶梯状分布,状如撮箕,按形态成因为分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四大类型,相对高差936.1米。咸安区东南南部和西南部为低山区,系幕阜山系北翼余脉,山脉之间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共形成大小山丘22877座,其中山峰218座,最高峰为大幕山灶背岩,海拔954.1米。相对高差50—200米,谷深坡陡,坡度为60°左右。中部和东部为丘陵区,海拔50—300米,相对高差50—100米,丘体零乱、圆浑,坡度50—300米,垄岗、残丘相间,脉络明显,坡度小于5°左右。咸安区北部和东北、西北、西部部分为平原区,海拔30米以下,最低处斧头湖海拔18米,地势平坦,湖泊港汊多,河网密度大,坡度小于3°。

咸安景致怡人,风光秀丽。境内山青、水秀、桂香、竹翠、洞奇、泉温,既有“楚天一绝”的太乙洞,碧波万顷的星星竹海,十里飘香的桂花园,强身祛病的渤沸温泉,绿波荡漾的南川水库,也有见证历史的北伐汀泗桥、贺胜桥战役遗址,神秘宏伟的“131”地下军事工程,大汉皇族村-刘家桥,以及冰心、沈从文、臧克家、郭小川等6000余名文坛巨匠生活过的向阳湖“五七”干校旧址,是旅游、休闲、度假、疗养胜地,是“醒脑”、“洗肺”、“换胃”的好地方,人称绿色咸安、生态咸安。

咸安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严寒酷暑时间短。境内日照时数年平均值为1879.65小时,日照率为42%,最多的1979年为2075.4小时,最少的1975年为1596.6小时,年较差478.8小时。全区年均降雨天数150天,降雨量年均1531.4毫米。境内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春季多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冬多偏北风。

咸安区已发现的矿产有17种: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烧灰灰岩、白云岩、饰面灰岩、粘土、石英砂岩、重晶石、煤、石煤、钒、磷、铁、锑、锌、地热、地下水。其中已探明资源储量的有6种。分别是:煤、地热、地下水、治金用白云岩、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用粘土。已初步查明但需进一步勘查的有十种:煤、石煤、水泥灰岩、建筑石料灰岩、砖瓦粘土、白云岩、钒、褐铁矿、磷、锌。

咸宁位于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6、107国道中段,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区域内有公路、铁路两种运输方式,以公路运输为主。全区公路基本形成了以京珠高速公路为龙头,以国省二级公路为主干。

咸安区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