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县基本资料

索县介绍

地名由来:1916年设索宗,1960年改设索县,藏族人口意为蒙古族;又说索为索曲河之代称,因当地民居傍索曲河而建得名:另据《西域同文志》:西番语索为草地也,城旁丰于草,故名。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索县人口数量为5.29万人,位列那曲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西藏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738位。

2020年6月,索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西藏片区)。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索县在列。

2017年2月,索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6年11月,索县被认定为2016年度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面积59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森林面积35.9万亩,草原面积52万亩。总人口近3.1万。辖1个区,1个镇,11个乡,141个村民委员会。

索藏语意为"蒙古"。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明代称为"琐庄"。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县府驻嘎切塘。

索县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到东逐渐倾斜,平均海拔3572米。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气候区。矿产资源主要有铅、煤、硫磺、石膏等。

索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农作物主要品种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元根和马铃薯、萝卜、莲花白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

工业以民族工业为主。主要生产氆氇、卡垫及民族服装和民族手工艺品以及制陶加工。现有一家木材加工厂,制作牛皮鞍子、挤奶桶、酥油桶和简单的家具。

1959年修建的黑昌公路,穿越本县的西北部,从而改善了索县的交通。近年来又修建了境内区乡间简易公路。交通运输条件和改善,方便了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民族风情:历史上索县群众信仰苯教和红教者居多。清初随着格鲁派掌握西藏政权后,格鲁派成为县境内的主要的教派。目前最有名的增登寺,即为格鲁派寺庙。其他大小寺庙共有190多座。

赞丹雪村,地处黑昌公路要道,交通较为便利。学校、商店、银行、邮电、电视等文化设施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较为齐全。

经济概况

索县经济以牧业为主,兼有农业。农作物主要品种有青稞、春小麦、豌豆、油菜、元根和马铃薯、萝卜、莲花白等。主要饲养牦牛、犏牛、黄牛、马、绵羊、山羊等。

工业以民族手工业为主。主要生产毯瑰、卡垫及民族服装和民族手工艺品以及制陶加工。现有一农木材加工厂,制作牛皮鞍子、挤奶桶、酥油桶和简单的家具。

索县从增加农牧民收入出发,加大了农牧业实用科技的推广力度。青稞良种推广、黄牛改良、犏牛改良等农牧业科技让广大群众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科技给这个藏北小县带来了农牧业发展的希望。

1984年以来索县就开始实施黄牛改良项目,近几年索县又购买种牛、冻精等对犏牛进行改良。在县里工作人员的耐心引导下,广大农牧民发现经过改良的黄牛产奶量大大提高,过去一天产奶量只有11公斤多,现在一天的产奶量达到3.5公斤以上,而经过改良后的犏牛体格更大,更加耐用,产奶量也大大提高。群众对这一农牧技术非常欢迎,现在索县的黄牛改良数目已达到3300多头。

自然地理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县位于藏北高原和藏东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属南羌塘大湖盆区。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西高东低,由西到东逐渐倾斜,县城海拔3980米,平均海拔3572米。

索县位于西藏东北部、那曲地区东北部、怒江上游的索曲(河)流域。索曲流域位于南羌塘陆块东部,由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坡的本曲、索曲、连曲和益曲等四条贯通性河流组成,是怒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汇水区域。

索曲,位于西藏境内怒江左岸,发源于白雄以北的唐古拉山南麓,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支流有本曲、巴青曲、益曲、库而色等。在比如县以东20余km处汇入怒江。索曲流域面积1.32万平方千米。

索县是西部有少数较开阔的气候区。空气稀薄,雨雪较多,日温差较大,冬春多大风。年无霜期仅4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2477.2小时,年降水量572.9毫米。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大风、暴雨、雪灾、冰雹、霜灾等。

索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铅、煤、硫磺、石膏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有獐子、鹿、豹、狗熊、猴、岩羊、黄羊、水獭及多种鸟类、虫草、贝母、知母、黄连、雪莲花、茯苓、党参等。

历史沿革

“索县”一名,为汉字译写的藏语名称。“索”意为蒙族或蒙古人,解放前为索宗,1960年设立索县,沿用至今。

索县,元朝时期称这一带为“索格”。

明代称为“琐庄”。

明末清初,又归附于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

1732年划归清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管辖。1751年归由驻藏大臣直接管辖。

1960年成立索县人民政府。县府驻嘎切塘。

2001年,索县辖:亚拉镇、赤多乡、嘎美乡、嘎尔木乡、加勤乡、江达乡、荣布乡、若达乡、热瓦乡、色昌乡、永纳乡、亚安乡。

2002年,索县由1区,1镇11乡,141村委会调整为2镇、8乡,6居委会、135村委会:亚拉镇、荣布镇、若达乡、热瓦乡、赤多乡、嘎美乡、加勤乡、江达乡、色昌乡、嘎木乡。

行政区划

索县辖2个镇、8个乡:亚拉镇、荣布镇、若达乡、热瓦乡、赤多乡、嘎美乡、加勤乡、江达乡、色昌乡、嘎木乡。共有141个行政村。

索县(古地名)

即今湖南寿县。汉寿地名源自西汉时期的“索县”,至汉阳嘉三年(134年)更名“汉寿县”,县治位于今鼎城区断港头。

索县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