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基本资料

枞阳县介绍

地名由来:枞阳县真正来说应该是因山上的树而得名,枞阳县北山多枞树,什么是枞树?叶子像松树树身像柏树的一种树木。因为并没有枞山这一名称,但可以参考山南水北为阳。

2022年5月,安徽省商务厅推荐枞阳县为2022年安徽省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

2022年5月,枞阳县入选安徽省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名单。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枞阳县人口数量为46.91万人,位列铜陵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31位。

2020年11月,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枞阳县上榜。

2020年8月,枞阳县{说有}被认定为2020年安徽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园区。

2020年6月,枞阳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皖中片区)。

2020年4月,枞阳县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录。

枞阳,古称宗子国,隶属于安徽省铜陵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北纬30°38′~31°05′,东经117°04′~117°35′。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宜秀区迎江区毗邻;北与芜湖市无为县、合肥庐江县两县接壤;东与铜陵郊区交界,南与池州贵池区隔江相望。枞阳县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全年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枞阳县有浮山风景区、白云岩、大青山、岱鳌山、旗山、望龙庵、陈氏宗祠、汉武帝射蛟台、陶侃洗墨池、三国吕蒙城遗址等名胜古迹。有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以及中国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外交家黄镇、中国“计算机之父”慈云桂、美学家朱光潜等著名人物。

枞阳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这里有明朝开国功臣大刀王胜,抗倭英雄阮鹗、明东林党领袖左光斗、一代名相何如宠、杰出思想家方以智等英贤辈出,群星灿烂。枞阳县文风淳厚,清有方苞、刘大櫆、姚鼐创立的“桐城文派”,规模之大,为中国文学史所罕见。近有桐城中学创办者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影响深远,惠及今人。近现代史上,抗联英雄童长荣、农工民主党主席章伯钧、哲学家方东美、侠女施剑翘、美学大师朱光潜、将军外交家黄镇、“计算机之父”慈云桂、“0大王”汪旭光等,群贤生辉,光照人寰,安徽历史百位文化之星枞阳籍的占11位。

历史沿革:

西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始设枞阳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名同安县;唐至德二年(757),改为桐城县;五代·十国(907—979),属淮南道舒州;北宋(960—1127),属淮南路淮南西路的舒州,政和五年(1115)属德庆军;元(1271—1368),属安庆路总管府;明、清均属安徽省安庆府;1914年属安庆道。

1928年直属安徽省。

1932年属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36年属安庆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0年属安徽省第一专区。

1935年,今枞阳县境为桐城第四区、第五区。

1947年12月,划庐江、桐城大部分地区置桐庐县,属中共皖西工委领导。

1949年2月18日,划桐城东、南乡,庐江、无为两县少量地区设置桐庐县。

1949年10月移至汤沟镇(汤家沟)。

1951年2月24日,更名湖东县,属皖北行署安庆行政区人民专员公署,后属安庆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54年秋,县治迁入枞阳镇。

1955年7月1日,更名为枞阳县,先属安庆专区、安庆地区,后属安庆市。

2015年10月13日,将安庆市枞阳县划归铜陵市管辖。

2016年1月4日下午,枞阳县正式划归铜陵市管辖。

2018年,将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划归铜陵市郊区管辖。

枞阳县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