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以境内铜官山得名。
2022年2月,安徽省住房和城市建设厅公布铜官区为2021年度安徽省建筑业10强区。
2021年12月,铜官区授牌命名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铜官区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铜官区人口数量为45.09万人,位列铜陵市各县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位,位列安徽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7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197位。
2020年10月,第三批安徽省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名单出炉,铜官区榜上有名。
铜官区是铜陵市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人口45.1万人。下辖1镇、2个办事处、17个区直管社区和1个国家级高新区。
区位优势明显。坐落在安徽发展第一方阵——皖江城市带,处于“八百里皖江”的中心地段,是“两山一湖”著名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和太平湖的北大门,辖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发展要素集聚,汇聚了铜陵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市委党校等全市优质科教资源,是铜陵实施城市发展“北扩东进”战略的前沿阵地和重要载体。区域人文和自然景观丰富,国家4A级旅游风景区天井湖与铜官山、乌木山相映成趣,形成了“四季常青、绿色环城、滨江含湖”的生态城市格局。
内外交通便捷。连通南北的京台高速与横贯东西的沪渝高速等两条国家级主动脉交汇于此,北京至福州、上海至武汉等两大铁路主干线市内贯通,是华东地区重要的“十字”交通枢纽。紧邻皖江第一桥——铜陵长江大桥、国家一类口岸——铜陵港、旅游空港——九华山机场等交通资源,铜陵火车站、汽车站及沿江高速铜陵出口坐落区内,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立体化交通格局。
发展基础雄厚。铜陵有色金属集团、铜陵化学工业集团等省属大中型国有企业总部坐落于此。辖区内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盛产金银铜铁硫等资源,汇聚了储量100万吨的“亚洲第一深井”铜都铜业冬瓜山铜矿、储量2.8亿吨并居全国第二的新桥硫铁矿、“安徽黄金第一村”朝山村金矿等诸多金属矿山。与此同时,秉承创新发展的人文精神,均衡教育、社区改革、医疗卫生、创新创业等领域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模式。
产业特色鲜明。立足“功能完善、优美时尚”现代新中心城区,初步形成“工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围绕打造特色基地,着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光伏光电、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坚持“高、新、特”发展定位,做大做强园区经济,狮子山高新区成为全省首家光电产业园和安徽特色产业基地,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服务业综合改革全省领先,建成了一批城市综合体、专业市场、商贸中心、总部楼宇和特色街区,服务业三大组团竞相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总量的70%,2016年底获批为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历史沿革:
1954年3月,撤销铜官山办事处,设立铜官山区。
1956年7月,以铜官山区为基础设立铜官山市人民委员会筹备处。
1956年10月,设立省辖铜官山市。
1958年6月,撤销铜陵县,并入铜官山市,铜官山市更名为铜陵市。
9月,铜陵市设立铜官山区。
1959年4月,恢复铜陵县,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建制。
1960年5月,成立铜陵城市人民公社。
7月,更名为铜官山人民公社。
1960年12月,撤销铜官山人民公社,设立铜官山区。
1963年3月,铜陵市撤销铜官山区,设立铜兴镇、兴隆镇。
1966年,铜兴镇更名为红旗镇,兴隆镇更名为红光镇,狮子山镇更名为红星镇。
1969年,撤销红星镇,设立红星区,铜陵市撤销红旗镇、红光镇,设立向阳区。
1980年7月,红星区改称狮子山区,向阳区改称铜官山区。
2015年10月,国务院批复撤销铜陵市铜官山区、狮子山区,设立铜官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