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清光绪年间,纪氏先人从老家河北逃荒到此,搭起窝棚,开始农耕生活,后又有陆姓等户迁入,渐成村落,人们根据纪家来得最早,称村子为纪家窝堡。
【纪家窝堡村】建制村,位于乡驻地西5千米处。辖8个自然屯。纪家窝堡村曾被评为全国绿化千佳村。区域面积22.4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834亩。
〔纪家窝堡〕自然屯,村驻地。地势北部高,南部洼、东部、西部沙坨子。清光绪年间,纪氏先人从老家河北逃荒到此,搭起一架窝棚,开始农耕生活,后又有陆姓、郝姓等户迁入,渐成村落,人们根据纪家来的最早,称村子为纪家窝堡。1937年日伪时期,纪家窝堡称为凤鸣村,辖7个屯。光复后隶属于七区(小城子),1959年隶属于孙家店公社,1965年隶属海洲窝堡公社。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01亩。
〔陈家窑〕自然屯,位于村部西北2.5千米处。地势东部平坦,其余为沙岗地。清朝末年,陈氏先人从河北迁到这里,先是开荒种地,日子富裕些后,建起一座瓦盆窑,村名便以陈家窑称之。区域面积4.5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744亩。
〔腰郝家窝堡〕自然屯,曾用名小腰街。位于村部北2.2千米处,处于沙丘之地。清光绪四年,郝氏三兄弟闯关东到此安家落户,哥仨分散而居,各搭起窝堡落脚营生。郝老大居住地叫前郝家窝堡,郝老三居住地为后郝家窝堡,郝0居住地在中间,被人称为小腰街,后称腰郝家窝堡。区域面积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6亩。
〔杨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东北3.2千米处。曾用名杨瘸子窝堡。地处沙坨之中,清朝光绪年间,有位外号叫杨瘸子的人从关里来到此地,搭起窝堡垦荒种地,人们便将杨瘸子住的地方叫杨瘸子窝堡。后来,迁入了吕姓、张姓、朱姓人家,吕姓张姓居多。村民认为原村名不雅,后改称为杨家窝堡。
区域面积2.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24亩。
[尹家窝堡]自然屯,位于村部东北2.1千米处,地势为西部,北部、东部高,南部为平地。清光绪末年,尹氏先人从山东逃荒落脚到此,因腿有残疾,再往前行有一定难度,便在这搭起窝堡住了下来,人们把尹氏先人居住地叫做尹家堡。后又有施姓、任姓和张姓迁而来。区城面积2.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23亩
[金山堡]自然屯,位于村部西南1.5千米处,地势北部高,东西部平坦,北部洼。金山堡原名叫刘金山堡。清光绪年间。刘金山带着家眷,从山东到此开荒种地,因居地北侧是沙坨子,人们称之为小金山,传说坨子下埋有金沙,根据人名和沙坨子的传说,将此地称为金山堡。靠近金山堡原有一小自然屯,叫张家店,1964年,为便于农业机械化作业,张家店并入金山堡。张家店由此消失。区域面积4.2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0亩。
〔周家坨子]自然屯,位于村部东南0.7千米处,地处沙坨之中。清光绪年间,周氏一族从河北逃荒到此落户,盖起简易住房,因居住地在沙坨之中,人们便将这里叫周家坨子。区域面积2.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360亩。
〔大房身]自然屯,位于村部东2.2千米处,地处沙坨子之中。主要农作物有花生、玉米。清光绪年间,有孙姓,王姓两家结伴从山东寿光县来到此地,在坨子里盖上了土平房,因建的房子占地面积大,随着居住人口不断增加,人们将此地叫做大房身,后根据谐音叫“大翻身”,但至今人们习惯称村名为大房身。区城面积2.6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474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