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庄社区
村庄由来彭氏祖于明永乐年间,从云南(山西大同以南)迁居于哥庄村,五世祖彭成于明万历年间由于哥庄迁此定居,遂以姓氏命村为彭家庄村。
政区人口
北依莲花山,南靠午山,东靠南宅科社区,社区西南与坡前沟社区相望,西与中韩街道枯桃社区相接。2004年,全社区共580户,1590人。宋姓是于哥庄社区宋家的分支,与于哥庄、南宅科宋姓为同族;王姓、曲姓是姜哥庄社区居民后代,朱姓是大河东社区居民后代,刘姓是九水居民后代。在姓氏中,宋姓约占50%,其次是王姓、曲姓各占约20%,彭、朱、刘三姓约占有10%。1986年,由于彭家庄人口逐渐增多,社区居民在社区西老寨顶前坡辟建新社区。民居依山势顺坡而建,街道整齐,楼房宽敞明亮,取名“彭家庄新社区”。
社区特色彭家庄社区有多处山石景观。在社区南山的山顶上有一块大石头,人们敲打它时会发出象鼓锣一样的声响,当地社区居民叫它“石鼓石锣”。在山中腰一处平台上建有一座“师父庙”,每年正月初八有善男信女前去赶庙会,祈求“师父”为家人祛病扶正保平安。在社区后东北李沙路上有一豁口,名口子,俗称撂石口,传说有的人夜间从这里经过会听到“唰、唰”的抛石声,象要砸到头上一样,因此得名“撂石口”。在“撂石口”路北有一块巨石,顶端有一个圆坑,还有路北边的一块青石,上有一凹坑常年流水不断,名“水湾泉”,不论遇到怎样的干旱天气也不干枯,被人们誉为“神泉”。
彭家庄村貌
建国后,矿产部门在彭家庄南山探明有石英,在社区中探明有金矿。1956年,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彭家庄、坡前沟社区的部分居民到南山采挖石英,但由于地况复杂,石英藏量少,于1958年停止开采。探明的金矿也由于含金量低,没有开采价值而未予开采。社区居民于1970年兴建砖厂,生产的建筑红砖以抗压强度高在青岛建筑市场有很高的声誉。
社区人物社区居民原-军队66军军长宋瑞珂小的时候家境比较贫穷,但聪颖好学。1924年12月,他与汉河社区的张廷孟(原-空军中将司令)、枯桃社区的徐仁江(0党员,在省港大-时被英军枪杀,解放后被追认为烈士)三人在上海秘密考取黄埔军校,成为黄埔三期学员。1926年1月毕业后,他步入军旅生涯,从任排长一直到中将军长等职,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曾率军南下滇缅与日寇作战,可惜后来追随蒋介石打内战,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役中被俘。1959年得特赦后,曾任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等职,为祖国统一大业做了不少工作,撰写了数百万字的文史资料,1995年7月病逝于上海。
经济状况社区于1955年成立互助组,1956年组建初级合作社,后转为高级农业社,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后,与坡前沟社区联合成立高峰农业生产大队,1960年3月两社区分开,单独成立彭家庄生产大队,1984年人民公社改镇后,恢复行政社区。改革开放以后,全社区党员干部群众在社区两委的团结带领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本社区的自然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农业、石料开采加工业、建筑、建材业、塑料制品业等多个行业,使全社区农民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2004年,全社区经济总收入达到10812万元,人均收入5950元。
社会事业彭家庄社区人有开展文体活动的传统,20世纪30年代,社区居民自发建起拳坊,传授拳艺,如长拳、连五掌、地功等。20世纪六七十年代,社区居民编演了许多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传统剧目,如柳腔有《王定保借当》《龙凤面》;吕剧有《井台会》和《李二嫂改嫁》等,每到冬季农闲时,社区居民进行排练,正月里到各社区巡回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高跷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将武术中的一些高难动作融于其中,使高跷的传统舞法又增加了新的内容,受到一致好评。1987年投资15万元,将社区南的四清水库改造为吃水源,使全社区人吃上洁净卫生的自来水;社区居民安装电话300多部,达到总户数的7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小学生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入园率达到99%。
联系电话:86-0532-88829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