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小庄
政区人口
赵家小庄位于胶州市老城河头源门西南部,南关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南1.2公里处,东隔河紧靠三官庙村,北依中云街道办事处的苗家村,西接南辛置村,南邻法家大村。全村原有耕地980亩,现有耕地600亩,518户,1480口人。
村庄由来相传纪氏立村叫纪家小庄,后赵氏迁入,人丁兴旺,占村人口多数,遂改村名赵家小庄,沿用至今。
经济状况赵家小庄地处三里河和西云河冲积平原上游,西高东低,属沙质壤土,适宜于小麦、玉米、大豆等各种作物的生长。因人多地少,人们除种好土地外,多以做小买卖为生。
赵家小庄从建国初期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建设成为现在的美丽富庶的小康村,一条宽16米、长800米的南北大街贯穿村中,沿大街两侧除整齐的民房外,还修建了工厂、商店、餐馆等35家大小工商企业。使全村涌现出22家私营企业、150个蔬菜、肉食、海鲜运销大户,他们的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其中赵焕起创办的太阳能设备厂,现已发展为固定资产600万元,集太阳能开发利用和设备制造为一体的中型企业。村前是“怡情苑”别墅小区,小区内通水、通电,路面全部是高标准的水泥路。2002年村投资300万元,建厂房6000平方米,引进韩资“青岛青林鞋业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采用以商招商等措施先后引进“大一乐器有限公司”、“青岛装饰有限公司”等7个外资企业;引进“青岛华夏玩具有限公司”、“青岛凯尔服装有限公司”等18家内资企业;引进和发展“青岛日升能源有限公司”等21家民营企业。这些内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事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每年为集体带来150万元的收入,解决了8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还为国家带来了丰厚的税收来源。2004年村集体收入180万元,人均纯收入6400元,70%的村民住上二层楼房,不少家庭有了自己的汽车。据不完全统计,全村有小轿车25辆,面包车16辆,大货车17辆,小货车16辆。
社会事业建国前,村里有处私塾学校,但因村民生活困难,能读起书的人很少,学校只有十几个学生。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的教育事业才真正发展起来。1949年,村里出房屋,政府派教师,办起了初级小学,本村和邻村相应年级的学生入校读书。为迅速扫除青壮年文盲,解决部分小学毕业生上初中难的问题,1963年,利用小学教室,办起了农民夜校,分初小、高小、初中三个班。1964年,办起了赵家小庄农业中学,学生实行半耕半读。1965年村里投资在村东南一块空地盖了4间玻璃门窗的砖瓦房,赵家小庄农业中学这才算有了固定场所。在这个基础上,1972年,赵家小庄与三官庙等七个村集资先后盖教室、办公室、教师宿舍等36间,办成了能招收6个初中班的联办中学。1994年,撤销联中,并入南关中学。
赵家小庄办教育有优良的传统,重视从幼儿抓起。1972年,村里办了育红班,2002年建起了市级一类幼儿园,并给幼儿园配备了幼儿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全套设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88年,响应上级合班并校的号召,与城子等10个村集资修建了当时全市最高标准的完全小学,即今天的南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现在全村幼儿入学率100%,适龄少年儿童中小学入学率100%,大专毕业生56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8人,中专毕业生38人。支部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狠抓了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1996年投资200万元,硬化绿化了大街小巷,修建了花园、篮球场、门球场,购置安装了体育园地的健身器材;完善了文化大院,购买了各类图书和报刊;在南北大街两侧设置了18处宣传栏,及时公布村务,张贴有关时事政策、法令法规、村规民约、科技知识、文化道德、卫生保健、计划生育等方面的知识。现在村庄每到节假日和早晚,村民可以像城市人一样到自己喜欢的场所打球、跳舞、做健身操、打扑克、下象棋、读书、看报等。
目前多数村民虽然都有可观的收入,许多人已过上富裕的小康生活,但村里还是拿出一定财力补贴群众生活。除全体村民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外,每人每年发200斤面、40斤大米、5斤花生油、5斤刀鱼、104元烤火费。5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再增补360元。
近几年先后被胶州市党委和政府评为“五星级村庄”、“百花村庄”等4个荣誉称号;被青岛党委政府评为“先进党支部”、“文明村庄”等6个荣誉称号。
联系电话:86-0532-8221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