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金社区居委会
村名由来据《崂山县地名志》载:明初由丛氏建村,后丛氏迁东北,自此该村无丛姓。据张氏、修氏、王氏、李氏、解氏等族谱记载:张氏,其先人由王哥庄迁来;修氏先人由莱阳与即墨来此定居;王氏从青州大枣行迁来落户;李氏于明中期从即墨县后庵与城阳郭庄来此定居;解氏由即墨解家营来此落户。前金沟村历史上曾名“前荆沟”,村位于一荆条沟之南,故名前荆沟。
政区人口
距街道驻地2公里。东邻院后村、霞沟村,南靠科埠村,西与吴贾村毗邻,北与后金沟村相连。共有土地1180亩。处于青岛空港路、王沙路、正阳路三路交汇之地,交通发达。2004年9月,前金村委会改为前金社区居委会,全村现有778户,2131人。
经济状况改革开放以来,全村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0世纪80年代中期,村办企业有了突飞猛进地发展,高峰时村办企业达16个。从1990年开始,又注重引进外资企业。村办企业与外资企业布局合理,建筑有序,成为当时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街。2002年,青岛华侨理工学院在此落户,占地500亩。1998-2000年,村办集体企业实行改制,13个企业由集体所有制改为私营企业和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改制后,村大力支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全村从事橡胶模具和橡胶塑料制品加工的私营和个体厂家就有30余家,从事第三产业的达百余户。2004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1296万元,村级可支配财力347万元,人均收入5744元。
村居建设为实现农村城市化,从1992年开始规划建设了居民楼,已有120户村民搬进楼房。目前正在修订新计划,使旧村改造工作落到实处。
社会事业为活跃村民文化生活,成立了文化教育中心和老年学校,每年喜庆活动热火朝天,彩车、高跷队曾参加市、区汇演。投资400万元与后金沟村、吴贾村联合建起了金村小学现代化教学楼,使该小学跨入了规范化学校行列。积极开展社会福利事业,如免收村民的统筹费,对男满60周岁和女满55周岁以上的村民按实际情况发放年补贴金300-500元等。2003年,根据城阳区政府和惜福镇街道关于社会养老保险实行统筹的文件精神,全村已有870人办理了投保手续,参保率为70.2%,共投入保险金额1957864元,解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2004年有621人办理新型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45.6%;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2078人,参保率100%。1995-1997年,曾连续被评为城阳区经济发展特级强村,荣获青岛市文明标兵单位、文明村称号。
特色栏目前金沟村历史上民间文艺活动颇盛行。自清康熙年间,崂山道教乐兴起,以香会为主组织的民乐队,在庙会活动中大显身手,其规模之大,一直持续到19世纪20年代。前金沟村曾立节烈碑八座,其中龙头碑七座,方头碑一座,现只有“烈节凝霜”龙头碑尚存,其余已毁。村中有400年树龄的一古槐,它记载着前金沟村饱经沧桑的历史,更是前金沟村人们改天换地创造幸福的见证。
联系电话:0086-532-8798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