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境域气候温暖终年常绿,产沙金、铜、大理石、水晶石。山清水秀、玉米为丰产而故名翠玉。
2021年3月,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入选2020年云南省卫生乡镇名单。
" 乡政府驻地位于县城西北54公里,海拔2240米。西以金沙江为界,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鸣音、宝山隔江相望,总面积61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267亩,辖6个行政村,67个自然村。居住有僳傈、普米、彝、汉、藏等民族。
民国时属八翠乡。建国后1950年属八翠区。1951年划二区(红桥区)。1958年成立翠培公社。1962年又划属红桥区。1984年增设翠依区。1987年改为翠玉僳傈族普米族乡至今。本乡最高海拔4510.3米,最低海拔1600米,山高谷深,高差悬殊很大,呈立体型气候,可谓“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江边河谷地逞,主产水稻、玉米、小麦。半山区,主产玉米、小麦、荞子。高寒区,主产荞子、燕麦、马铃薯。是本县的主要产粮区之一。建有蓄水143万立方米的翠玉水库,兴修东西两条灌渠,10条水沟,有效灌溉面积9024亩。出产贝母、虫草、五味子、茯苓等多种野生药材,还盛产黄果、核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乡5个行政村通公路,县城客车直通乡政府,每日往返一班。文教卫生发展很快,有乡办中学1所,小学28所,其中完小8所,在校学生1747人,建有电影院、文化站、畜牧兽医站各一处。设有医院,有病床15张,各行政村有卫生院。
历史沿革:
民国时期,属八翠乡。
1950年,属八翠区。
1951年,划二区(红桥区)。
1958年,成立翠培公社。
1962年,又划归红桥区。
1984年,增设翠依区。
1987年,改翠玉傈僳族普米族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