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桥镇基本资料

王家桥镇介绍

地名由来:很久以前一王姓人家在此修建桥梁。故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王家桥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9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王家桥镇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蜜柚)。

松滋市城区西行10公里,您便到了一个古老而又发达的乡村重镇——王家桥。他毗邻松滋城郊,辖43个村(场),国土面积152.38平方公里,人口5.1万。改革开放以来,勤劳纯朴的王家桥人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便捷的交通条件,丰富的矿产资源,完善的信息网络,坚持“农业强镇、工业兴镇、商贸活镇”的发展理念,戮力同心、克难奋进,全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已成为松滋市城区“后花园”。特别是近几年,该镇始终把调整种植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镇经济工作的重头戏来抓,农业产业化形成规模,种子、水果、生猪成为强镇富民的三大支柱产业。全镇每年杂交制种面积都在10000亩以上,涵盖水稻、油菜、蔬菜近10大类20个系列,产品行销全国10多个省市,蔬菜种子还远销东南亚、韩国等地,连续10年保持“全国制种第一镇”称号;优质水果发展迅速,柑桔、蜜柚、锦橙等种植面积达到20000亩,年产水果达到12000吨,还有10000亩荒坡旱地拟对外承租开发,其中麻水蜜柚已注册“洈水”牌商标,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优质水果,成为相邻省市各大小超市炙手可热的-货,2000亩锦橙成为望春花浓缩果汁的原料生产基地,水果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的30%以上,涌现出了一大批水果专业村、专业户;蓄禽饲养规模加大,年出栏生猪达12万头,优质率达到85%;以农副产品深加工为主的品牌逐步交响,年产近万吨的金珠香米人见人爱,麻水荞麦豆皮以天然纯正绿色食品精制而成备受都市人青睐,享誉省内外,生产量逐年递增。

如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紧密团结的王家桥镇党委、政府一般人决心牢牢抓住经济建设不放,创新思路,开拓进取,着力把王家桥镇建设成为荆楚大地的农业大镇、经济强镇、特色明镇。

历史沿革:

明初,镇东南修有七重庙,后因朽坏,改建为二重庙宇,故名崇福寺。

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每逢山洪暴发,河水上涨,行人受阻。

河东王姓人家在此修一座木桥,得名王家桥。

清同治年间,松滋实行区都制,王家桥属第三区上四都。

民国十八年属第六区。

民国二十四年属第三区。

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县政府迁至王家桥之麻水坪张松桥家(今王家桥镇围岭村四组),县治达5年零1个月。

民国三十五年属朝阳乡,辖朝阳观、斯家场、王家桥、张家畈、北河,共十七保。

1949年7月解放,属西斋区。

同年12月划为五区,区公所设在王家桥。

1950年至1955年成立中共五区委员会,第五区人民政府,区址设于王家桥,其间1954年8月第五区人民政府改为第五区公所。

1956年9月中共王家桥区委员会与第七指导组合并为王家桥指导组,王家桥区公所,11月恢复中共王家桥区委员会,王家桥区公所。

1957年9月撤销王家桥区,建立花园人民公社。

1959年7月,花园人民公社改名为王家桥人民公社。

1961年5月撤销王家桥人民公社,恢复王家桥区公所。

1968年3月成立王家桥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0月恢复王家桥区委会,1975年11月撤销王家桥区,改为王家桥公社,同时划出所辖麻水、张家畈公社设立麻水公社,划出所辖斯家场公社与原街河市区、刘家场区一部设立斯家场公社。

1981年撤销王家桥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王家桥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2年2月王家桥公社与麻水公社合并为王家桥区。

1987年10月撤销王家桥区,分设王家桥镇和麻水乡。

2001年3月王家桥镇与麻水乡合并为王家桥镇至今。

王家桥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