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南县地名由来:1953年由贵德县析置贵南藏族自治区(县级)。1955年改设贵南县,因处贵德县之南,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贵德县西南地区析置,故名。
2021年11月,国家民委公示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名单,贵南县上榜。
2021年9月,贵南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7月,水利部公布贵南县为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贵南县人口数量为7.18万人,位列海南州各县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青海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665位。
2020年10月,贵南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19年1月,农业农村部认定贵南县为全国第三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6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贵南县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
贵南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地处西倾山与黄河之间,地理坐标为东经100°13′~101°33′,北纬35°09′~36°08′,总面积6649.7平方公里,隶属于海南藏族自治州,约占全州总面积的14.45%,东与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为邻,南与本州同德县,西与兴海县和共和县,北与贵德县接壤。
贵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境内拉乙亥有以细石器为代表的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距今约七千年。秦汉时期,贵南为烧当等羌人牧地。约在公元三世纪末期,原居于我国北方地区的鲜卑慕容吐谷浑部徙居包括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在内的黄河以南广大地区,贵南羌人各部归属吐谷浑王国。东晋十六国时期,贵南称为沙州。南朝元嘉十六年(439),刘宋皇帝义隆改封吐谷浑王慕利延为河南王。此后,南朝宋、齐、梁朝则正式称吐谷浑为“河南王国”。贵南地区作为“河南王国”中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几百年。隋大业五年(609),隋军击败吐谷浑后,贵南地区为赤水县辖地。唐代,贵南地区又归属吐谷浑。龙朔三年(663)前后,吐蕃军队侵占“河南王国”,贵南地属吐蕃王国。五代至宋朝,贵南为河湟吐蕃厮啰地方政权辖地。元朝属宣政院吐蕃等除宣慰司下设的必里万户府管辖。明代,属陕西行都司临洮府河州卫归德所管辖。清乾隆三年(1738),归德所改属西宁府,贵南属西宁府归德所管辖。乾隆三十六年(1771),改归德所为贵德所。道光二年(1822)贵德所改为贵德厅,贵南仍属贵德厅管辖。中华民国二年(1913),改贵德厅为贵德县,贵南地区属贵德县管辖。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以今贵南的鲁仓、汪什科部落和白佛领地茫巴夏(茫拉、巴水、沙沟)地区成立同德县。1953年7月,划原贵德县南部牧区及同德县鲁仓、汪什科部落以及茫巴夏地区的茫拉、沙沟等地成立贵南县。是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成立,贵南为海南州属五县之一。
贵南建政以来,行政区域几经变化。截至2019年,全县有3个乡镇,75个行政村和8个社区居委会,有藏、汉、回等12个民族,总人口8.13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77.87%。全县幅员面积6649.7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14.45%。境内平均海拔3100米,年均气温3.1℃、降水量485毫米以上。西久公路横贯全境,县府所在地茫曲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西宁254公里、恰卜恰148公里,离贵德县14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