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高台镇因集镇建在山腰台地而得名。
高台镇位于湄潭县西南面,东接抄乐乡,西连遵义县三渡镇,南邻新南乡、茅坪镇,北与黄家坝毗邻。镇所在地距县城约25公里。
该镇总面积169多平方公里,辖30个行政村,216个村民组,居住7230余户2.88万人,其中农业户6750余户2.76万人,有少数民族200人,劳动力1.87万人。总耕地面积3.43万亩,其中田1.94万亩,土1.48万亩,人均耕地1.35亩。森林覆盖率46.3%。农业产值69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10元。30个行政村中有18个一类贫困村,8个二类贫困村,分别占村数60%和26.7%。贫困户1770余户7340余人,分别占总户数的26.4%和总人口的26.6%。
自然环境
该镇坐落于黄瓮公路线上,境内有10多座大山脉,形成东高西低偏西南走向。最高海拔1408米,最低海拔650米,相对高差758米,平均海拔1014.6米,全镇岩溶地貌交替分布,丘陵、峡谷、低丘坝地相间罗列,呈中山峡谷地貌。镇内无矿产品资源,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自然条件恶劣,山高坡陡,沟谷跌落,光照少,气温低,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因受地理条件限制,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落后。导致经济条件差,大都徘徊在温饱线水平,无钱进行生产投资和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二、三产业建设、加上交通不畅,难以形成小区规模化产业。该镇的大部份贫困村,连年灾害频繁,平均1-3年有一次较大干旱和冰雹袭击。沟谷深而面积大,光照不足,粮食作物病虫害连年发生。属省级贫困乡镇之一。经济发展
全镇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油菜、烤烟、辣椒。年播种面积5.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占68.9%,经济作物占32.1%,复种指数50.1%,农民人均产粮385公斤。全镇的畜牧业方面是主要的经济来源,肉类产量中,牛肉62吨,猪肉1170吨,羊肉33吨,鸡肉63吨。历史沿革:
明、清时期,属新化里。
民国五年(1916年),属南区。
民国二十年(1931年),属第四区。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属南区。
1949年,属三区,治所高台,领太和、新南2乡。
1954年,三区更名高台区。
1958年,成立高台公社。
1970年3月,恢复高台区。
1992年,高台、三联、金盆、天合4乡合并建高台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