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村位于解放战争中万佛山战场遗址以北区域,万佛山海拔1700米,是县、乡通向该村的要道,在这座山上可以腑瞰青山村全貌。该村是解放后三个大队合成的一个大村,“文革”时期三个大队分别叫红军、红山、红林,后改名为青山、飞马、向阳村,2000年合为一个大村,因森林茂盛和植被较好而得名为青山村。距县城55公里,距乡政府所在地20公里,国土面积5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8个村民小组,498个农户,1502人,耕地面积3754亩。村级党组织健全,设党总支一个,下设四个党支部,有党员51人,村“两委”干部5人。青山村是一块红土地,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中记载的万佛山战斗故事的战场遗址,村内金家湾有万佛山战斗牺牲的东汉独立旅三团一部政委雷天明烈士墓;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受到省军区表彰的村党支部书记王远朋(已故)、有七十年代受聘于湖北大学讲课的农民技术员罗中国、有七十年代初榛子乡第一名武大地理系高材生甘发贵,毕业后一直为兴山的教育事业作贡献(兴山一中退休教师)等,这些有影响的仁人志士,有的扎根大山,有的走出大山,他们的精神激励着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顽强拼搏,奋斗不止。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初,青山人民用手挖、肩挑,凭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用了五年左右的时间修通了大青公路8公里,七十年代中后期又继续连接大青公路的连接路12公里、青山连接古夫镇古井坪村道路11公里。这是乡村干群的连心路,是青山人民走出大山的路,是青山人民致富的路。青山村面貌有了初步改观。
改革开放前,青山村仍是典型的“一无”、“两缺”、“三靠”的村:“一无”即无电,“两缺”即缺水、缺路,“三靠”即靠天吃饭,靠粮赚钱,靠政府救济。改革开放以后该村坚持抓住主导产业不放松,抢抓县乡政府出台的大力发展烟叶产业的政策机遇,大力发展烟叶生产,千方百计稳定面积、主攻单产、确保质量,2010年在全县烟叶计划逐步缩小的情况下,稳定烟叶生产面积1887亩,实现总收入316万元。在稳定发展烟叶产业的同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抓住蔬菜行情看涨、效益上升的机遇,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并通过专业合作社和行销商直接销往大城市的超市,实现农超对接,2010年全村发展蔬菜1500亩,实现收入450万元。另外,发挥高山山大草场大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猪、山羊等传统的畜牧业,2010年全村出栏生猪1826头,收入132万元,出栏山羊1569只,收入96万元。在烟叶、蔬菜、畜牧三大主导产业的带动下,201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2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2687元,人平纯收入比2009年净增300元以上。
目前,该村仍面临着很多困难和存在着诸多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
首先在产业发展上,烟叶面积越来越不稳定,烟菜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烟叶是完全的计划生产,受国家限烟等政策的影响,上面下达的计划在逐步缩小,导致烟叶生产面积出现波动,忽上忽下,影响了烟农种烟的积极性,增加了基层干部落实烟叶生产面积的难度。同时,近年来,蔬菜产业异军突起,榛子乡的高山返季节蔬菜深受市场欢迎,价格一年比一年好,农民种蔬菜的经济收益远远大于烟叶,而且相对于烟叶产业,蔬菜生产劳动强度较小,农活矛盾不突出,这些因素客观上加剧了烟菜争地的矛盾,冲击了烟叶的生产,致使烟叶面积不够稳定。
其次集体经济发展仍属空壳村,全村虽然还有100亩山林没有分到农户,但由于全部分布在高山之上,相距公路8公里多,加之要保护生态限制砍伐,树木难以变现。村里也没做过承包或者租赁经营的尝试。其他集体资产也所剩无几,且利用价值不高,也招不进来商。所以青山村的集体经济发展是个相当大的难题,加之历史债务沉重,村里几乎无钱兴办公益事业。
第三,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着年龄老化、学历普遍低等问题。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任重道远。
未来如何发展,我们打算:主攻农业产业项目烟叶生产。当前,虽然蔬菜效益较好,但蔬菜市场行情波动较大,农民风险较高,因此烟叶仍然应作为该村农民致富的最主要产业,每年稳定烟叶生产面积2000亩,总收入可达到600万元以上,同时,该村农户基本上家家都有各种类型的摩托车和农用机械,为方便群众,组建一个农用机械修配厂,作为村集体经济实体,壮大集体经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