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坪乡磨坪村为磨坪乡政府所在地。村委会驻地大磨坪,距县城110公里,因其地四面环山,形似磨盘而得名。东与两河口镇接壤,西与一篮村接壤,南与柏家坪村接壤,北与天井坪村接壤。
1964年称中心大队,1987年改称磨坪村,2000年10月,红岩村、堰坪村与磨坪村合并为磨坪村。现辖4个村民小组,十个幸福村落,546户,总人口1568人。
全村国土面积13.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71.46公顷,园地15.18公顷,林地959.93公顷,草地2.52公顷,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49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3.5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7.3公顷,其他土地24.79公顷。森林覆盖率72.7%。矿产资源有铁矿,储量不详。珍稀动物有野猪、山鸡等。
古树名木有银杏树、麻栎、松树等16棵国家保护名木。
磨坪村三组有一处地质灾害点,为地陷,预估计五人受威胁,经济损失10万元。
著名人物:
杨成平,枝江县百里洲人。1949年7月,枝江解放,杨考入宜昌军分区革命干部学院,结业后到江汉军区独立一师前工作,参加解放恩施的战斗。恩施解放后,他带着硝烟来到秭归山城,10月被分配到秭归两河口区石坪河小区工作。到石坪小区后,他迅速建立乡农会政权,收缴残存武器弹药,征购粮食,清匪反叛,发动群众检举揭发恶霸地主宋学伦、宋学金欺压、剥削农民的罪行。宋等对杨怀恨在心。
解放军挺进归州,伪政府-磨坪。8月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西线指挥部命令独立一师二团进军秭归,8月7日拂晓,秭归县城解放,归州古城一片欢腾,迎接解放军入城。8月9日秭归县人民政府成立,独立一师二团政治处副主任张振国兼任秭归县县长。
秭归县城解放的消息传到秭归西南磨坪,引起了盘踞在这里的土匪头子邓协臣的关注。邓协臣生于1917年农历八月廿四,24岁就当上了乡长,后又当上了县参议员。未过几天,-124军60师179团苏团长登门造访,介绍军部驻巴东绿葱坡,师部驻思阳桥,179团驻防磨坪,请邓协臣任军民合作站站长,为驻军筹集粮草。他欣然应诺,从此他步入了军匪勾结的泥潭。
9月20日,伪政府临时县衙设在磨坪邓达吾大院里,在这里举行所谓“秭归县政府迁址磨坪”的庆典。组织伪政权与新生革命政权分庭抗礼,以邓协臣为代表的反动分子贼心不死,借“神兵”还魂,蛊惑不明-的群众组成反动武装,夺我粮库,杀我解放军战士和新政权工作人员,反动气焰十分嚣张。
邓协臣发动-,杨成平英勇就义。1950年4月27日凌晨,磨坪、西庄坪同时发生土匪-。土匪头目谭乐之、宋学伦等窜到杨住处,杨见土匪来势凶狠,跃出门外,跳下高坎时被竹尖戳伤脚板,匪徒开枪打穿其肩胛骨。杨落入匪人手后,被匪徒用钢刀消掉脚后跟,从石坪押送磨坪,并被铁丝拴住锁骨,绑在大道会佛堂大柱上。匪首邓协臣、邓云山用金钱、美女引诱不成后继以酷刑威吓。杨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呸”地一口鲜血喷在邓协臣脸上。邓协臣凶相毕露,令大道会长谭宜成将其活活砍死。杨成平光荣就义了。杨就义时,年仅18岁。
1968年,当地人民将杨成平烈士遗骨从秋谷山断腰垭迁至磨坪庙安葬。1984年,秭归县人民政府为杨成平烈士建青石墓碑,碑铭为:“杨成平烈士永垂不朽!”墓联为:“成事业绩名扬千里,平叛战功声震八方。”
曾其政,1925年出生,1948年1月参加革命为解放军战士,在1949年10月的国内解放战争中失踪。
邓启明、邓习坤:第一批县级传统美术传承人。
邓启龙:第一批县级传统讲故事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