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珲春协领到春化地方巡视,正值漫山遍野山花盛开,故命名此地为“春花”。后随行政区划变动,取谐音更命名为“春化”。
2014年6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春化镇2012—2013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一、自然情况
春化镇地处珲春市东北部山区,东面与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115.27公里,北部与汪清县相连,距汪清县复兴镇60公里,西部与哈达门乡相连,距珲春市区90公里,东北与黑龙江省东宁县相邻,距东宁县城150公里,跨省公路横穿全镇腹地,幅员面积2082.62平方公里。春化镇共辖20个行政村,总户数为4,212户,总人口为15,000人,其中农业人口6,758人,农村劳动力有3,892人。二、经济发展状况
近几年,镇党委、0团结和带领全镇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实现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200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达到920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4800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实现4400万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14万元。粮食总产量实现6500吨;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596元,各项经济指标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喜人成绩。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实力增强,保持农村稳定这一目标,突出抓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粮经作物比例达到51:49,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比以往有了明显的提高。畜牧业发展形势喜人,下大力度狠抓了畜禽良种工程建设,黄牛繁改到2004年达到1200头,繁改率达到可繁母牛的47%,黄牛发展数达到9000多头,同时生猪、羊、犬、禽发展数均比前些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长。特产业中的人参、木耳、药材、林蛙、养蜂等发展较快。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我镇依托红松果林、速生杨基地,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等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林种。三、投资环境及项目
春化镇地域特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耕地平坦,土质肥沃,有着大面积的森林,特产资源丰富,大小河流纵横,地下资源丰富,铜、煤、金、红柱石、白土等多种矿藏,因而,具有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良好条件。
(一)地域特殊。春化地处国界、省界、县界、乡界四界交汇之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合作开发潜力较大,随着"东边道铁路和跨省的国家二级公路的建设,分水岭中俄互市贸易点有望得到国家的批准,这势必将带动春化镇经济的发展。
(二)气候宜人。春化镇属中温带近海洋气候和山区气候区,春寒夏凉,霜降较早,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690毫米,年平均气温3.8度,无霜天121天左右,年平均日照时间2246.8小时,年积温2200--2240℃。
营城子古城
营城子古城位于延边州珲春市春化镇春化村,类别为古遗址。营城子古城为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清光绪元年(1875),珲春协领到春化地方巡视,正值漫山遍野山花盛开,故命名此地为“春花”。
清光绪七年(1881),在“春花”地方设五道沟招垦分局,设春仁、春义、春礼、春智、春信5社。
清宣统二年(1910),并社建乡,五社合一,命名为“春化乡”,春化以此得名。
1934年为保,将春化划为春化、镇安两保,1937年改保为村,1945年日本投降后改村为区,1950年改称第十区,1956年改称春化区,1958年撤销春化区,称西土门子乡,同年9月与草坪乡合并为春化人民公社,1983年改称春化乡,1984年改称春化镇。
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