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基本资料

五台县介绍

五台县地名由来:北魏太和十年(486年)置驴夷县。隋大业二年(606年),因境内有五台山而改名五台县。金贞祐四年(1216年)升台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五台县。

2021年9月,五台县被列为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五台县人口数量为21.62万人,位列忻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4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64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2136位。

2021年4月,五台县入选2021第二届中国文化百强县。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五台县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20年6月,五台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20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五台县为2019年国家园林县城。

2018年2月,五台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所属地区:山西省忻州市

县政府所在地:台城镇

邮政编码:035500

电话区号:0350

行政区划代码:140922

汽车牌照:晋H

五台概况

基本概述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东经112°57′41″─113°50′56″,北纬38°28′─39°4′49″。县界北起峨岭,与繁峙、代县为邻;南至牛道岭,与盂县为界;东接长城岭,与河北省平山、阜平两县相连;西至济胜桥,与定襄、原平接壤。全县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70公里,略呈长方形,总面积2865平方公里。县城距忻州65公里,距太原135公里,距北京530公里,是忻州地区面积最大的县,辖6镇24乡。五台县历史悠久,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西汉时建虑特,晋废。北魏时置驴夷县。隋大业三年改名五台县,金贞佑四年升为台州,明洪武二年复为五台县,一直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五台县现辖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和19个乡镇、568个行政村,总人口319593人,其中农业人口28万人。

五台县属土石山区,大陆性气候。地形呈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处北台顶3058米,素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处神西乡坪上村海拔仅624米。全县自然特点是:平川中有丘陵,丘陵中有山地,深山回环中有茹村、豆村、沟南、东冶四个小盆地。全县耕地51万亩(其中已退耕还林5.3万亩),宜林面积160万亩,宜牧面积190万亩。气温最高35℃,最低-32℃,年平均气温介于-5℃─10℃之间,年均降雨量540毫米左右,无霜期为90-170天。本县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平均每人每年拥有水量1270立方米;按耕地计算,每亩平均占有水量700立方米,清水河、泗阳河、滤泗河、小银河、滹沱河是全县较大的五条河流,总长度207公里,年径流总量10.4亿立方米,全县水能的理论储藏量为16319千瓦,可筑梯级电站23处,五台地下水会计师丰富,山山有泉、沟沟有水,而且水质优良,大部分为重碳酸盐型,矿化程度每升在1克以下,可供灌溉和饮用。

五台县物产丰饶,资源丰富,铁、铝、硅、镁等矿产30余种,品位高,分布广;玉米、谷子等为大宗的49种农作物,年总产量达1亿公斤;台参、黄芪等371种野生药材资源遍布全县,是天然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杨柳、松柏等树种为主的30种林木资源,覆盖率达到28%;优质的牧草资源,年载畜量可达39万只羊;台蘑、花椒、沙棘、酥梨等名优特产品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五台县境内的五台山,位居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其博大精深、享誉海内外的佛教文化,夏无酷暑、秀丽神奇的自然风光,美伦美奂、宏伟壮观的古寺庙建筑,历史久远、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革命遗址名扬海内外。现保存完好的寺庙47座,其中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往今来,帝王崇建,高僧懿行,中外佛教信徒和游人纷至沓来,朝山拜佛,参观览胜。旅游避暑世界闻名。

五台县是革命老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根据地的发祥地。1937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南茹村指挥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伏击战,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在松岩口创办了模范病室。战争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路居过和战斗在五台县。五台县又是人物荟萃的地方,历史上文人学仕、仁人志士代不乏人。清代翰林、大学士徐继畲编写的《瀛寰志略》是我国研究世界地理较早的专著,影响甚远。理学家徐润第著作颇丰,画家赵凤瑞誉满三晋,当代有我国著名军事家、十大元帅之一-。五台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勇敢、正直刚毅,革命战争年代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五台县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