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地名由来:春秋属晋,为霍人邑。战国归赵,秦灭六国,始置繁畤县,因其环列皆山得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为县,改繁畤为繁峙。
2021年12月,农业农村部认定繁峙县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1年5月,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繁峙县人口数量为25.04万人,位列忻州市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3位,位列山西省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53位,位列全国各县市区人口数量排行榜第1985位。
2021年2月,繁峙县上榜2021中国县域电商竞争力百强榜第81名。
2020年6月,繁峙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察冀片区)。
2018年9月,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繁峙县在列。
2018年2月,繁峙县上榜2017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南临世界文化遗产地五台山,北依北岳恒山,是忻州市的东部门户。繁峙西汉置县,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因山多、寺多且又南北两山对峙而得名。地形呈两山夹一川,中部是海河五大支流之一的滹沱河。县域总面积2368平方公里,全县辖4镇、7乡、224个行政村,总人口25万人。
繁峙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繁峙县是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部分。1937年9月25日,在林彪、聂荣臻的指挥下,在平型关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1948年4月7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赴西柏坡途中路居繁峙县伯强村,毛主席于4月8日写下了著名的《再克洛阳后给洛阳前线指挥部的电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繁峙人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
繁峙是资源富区。全县耕地面积79.84万亩,草地141.18万亩,林地158.7万亩,宜药坡地30万亩,天然森林20万亩。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查明和发现的矿产资源有30余种,其中金矿、钼矿探明储量居全省之首,铁矿探明储量全省前列。繁峙河流纵横,较大河流18条,中小型水库4座。太阳能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间为2906小时。风力资源丰富,平均风能密度达639W/m2。
繁峙是发展新区。近年来,全县上下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不断创优营商环境,大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率先蹚出转型发展新路上加快突破,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引擎作用日益突显。在发展新动能的引领下,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城乡面貌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先后获得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全国毽球之乡、滹源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平安县城、省级园林县城、省级文明县城、省级双拥模范县、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省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各级各类荣誉,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2018年度、2019年度山西省区域转型升级考核,45个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中繁峙县均排名第四。2020年度全市党建工作考核、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营商环境考核、专项工作考核均为优秀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