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镇基本资料

煎茶镇介绍

地名由来:煎茶镇因仓廪山有一泉名“第一泉水”,以水煎茶,清香无比,因此得名。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煎茶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7月,煎茶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一、镇情简介煎茶镇位于铜仁地区西部,德江县的南部,326国道和303省道穿境而过,在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区交汇,位于东经107°58′12″,北纬28°15′4″,东西长17.30km,南北宽19.40km。周边与复兴乡、合兴乡、平原乡、楠杆乡和堰塘乡接壤,是县城进出口的重要通道,距省城350公里,距县城20公里,素有德江县南大门、铜仁地区西大门之称。全镇辖20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总户数9275户,总人口38628人,流动人口1241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098人,少数民族人口17842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17亩,年平均气温17℃,最高达39℃,最低达-6.3℃,无霜期252天,年降雨量1238.2mm,平均海拔高度816米,是宜农、宜商、宜企的好环境。2004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03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农民人均粮食产量达54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1829元,比上年递增5%和4.5%。煎茶镇境内有喀斯特溶洞——“一品洞天”,深溪沟河漂流等天然景观;有全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煎茶烈士陵园;南山公园、文昌阁、狮子山等集天然林和人工建筑于一体的旅游景点,森林覆盖率38%,川岩、大河、小溪、松溪几条河流像几条玉带镶嵌在大山脚下,川岩休闲山庄是夏天避署的好去处。目前,煎茶镇正积极筹资开发,借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这一契机,积极打造本镇经济增长新品牌。煎茶镇是农业大镇,粮食产量比重占全县的十分之一,农经作物主要有烤烟,水稻、玉米、红苕、大豆、花生、油菜籽、辣椒、小麦、马铃薯等,现逐步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产业化,水稻旱育浅植在全镇全面推开。全镇土地肥沃,平坝较多,适合各种绿色产业开发。镇内交通发达,基本实现村村通。煎茶镇重抓乡镇企业,有镇办企业10余家,是全镇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二、小康风貌1997年,煎茶镇煎茶村被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村”,1998年被省委、政府命名为“小康村”后,全镇上下团结一致,积极探索小康发展之路,全镇20个村已有10个村获“小康村”称号,1998年1月,煎茶镇获省人民政府授予的“小康镇”称号。至2004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829元,小康村比重达15:5,恩格尔系数为37%。始终将“两基”教育作为政府主要工作。现有幼儿园3所,基本实现农村“两基”教育达标。另处,由镇农技站、畜牧站、烟草站每年分期分批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

煎茶宋代古墓群

煎茶宋代古墓群俗称“草寇坟”或“苗王坟”,位于煎茶镇新场村大院子,为南宋时期石砌古墓,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六座墓分四处葬于相距约20余米的两个山堡上,墓室形状基本相同,均为石方结构单室墓,

历史沿革:

唐,在境内置扶阳县,属费州。

明,属蛮夷长官司水特姜图、罗文图、新地图和水德江长官司德江图、德江村图、瓮济图及务川县在城图、印江县茅坝图共同管辖。

清,分别隶属思南府属特姜图第二甲(石重盖)第十甲(川岩坝)、罗纹图第一甲(煎茶溪、平阳盖)第九甲(潮溪)第十甲(松溪、大河边)、新地图第一甲(磨子岩),安化县水村图第二甲(蛇盘溪)、德江图第二甲(松溪)第四甲(煎茶溪、洗沙塘、松溪沟、班竹头)第五甲(煎茶溪、穿岩)第六甲(松溪)第八甲(穿岩)、瓮济图第一、二、五甲(煎茶溪、大河边),印江县毛坝图第五甲(煎茶溪),务川县属在城图第九甲(压老山)。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印江县属地煎茶溪,务川县属地压老山划入境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辖地置煎茶、大路、新场、穿岩、潮溪、石重盖、蛟溪7乡,下置闾、邻。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原置7乡合并为煎茶乡。

1956年3月,大路乡并入新场乡,潮溪乡并入偏岩乡。

1972年4月,新场公社并入煎茶公社。

1984年12月,煎茶乡分置为煎茶镇、龙盘乡。

1992年10月,煎茶镇与龙盘、大河、川岩、偏岩乡合置煎茶镇。

煎茶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