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民国初期推行共和制,并以境内民众坚定共和制信念而得名。
共和,濒临乌江,旖旎深情的乌江水在千仞削壁中奔腾蜿延,曲曲古老的船工号子倾诉着悠悠历史。它上接云贵高原,下衔长江之水的武陵山脉腹地。在这片距德江县城19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息着以土家为主,杂以汉、苗、侗、仡佬民族2万多勤劳朴实的人民。这里山青水秀,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理想的休闲避暑好去处。驻足共和,你可尽情游览欣赏神奇的花莲洞、十里闻声的响水洞、小山峡之称的独渔溪和乌江银丝画廊等多姿多彩的奇特自然景观。也可领略全地区规模最大的旋窑式生产水泥厂—乌江水泥厂的挺拔雄姿和气势磅薄的白果坨大桥的迷人风彩,还可以让你沉醉在群众体育之乡,感受到具有浓郁土家风情的乌江神韵。全乡旅游资源发展前景广阔。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银丝大理石质地坚硬、花纹美丽,优质石灰岩,紫色花页岩随处可见。重晶石、硫铁矿。铝钒土储量相当丰富,极具开采价值,矿产业投资潜力巨大。这里物产繁多,名特荟萃。花莲界的桔橙,中坝的西瓜甘甜爽口,物美价廉,饮誉四方。杜仲、茶叶、花生等经济作物市场看好。共和陶瓷,当坝蒲扇也享有盛誉。共和还是一个畜牧资源前景诱人的地方,山羊品质优良存栏量大,上草、盐井等村的生态畜牧专业村已初具规模,商品畜禽饲养与深精加工发展后劲十足。在这片开放的土地上,投资环境日臻完善。有穿越乡境的主干道德印油路,乡村公路全面贯通,可入长江航道的共和白果坨码头,已成为共和物流的主心骨;22个村全部并入国家电网;程控电话已通,移动和联通网络覆盖全乡;供水管网中心村寨,投资优惠政策注重保障和服务。全乡政通人和,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共和这块充满机遇和发展潜力的沃土,热忱欢迎四方宾朋前来旅游观光,投资开发。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属水德江长官司德江村图、德江图、大堡图和务川县隘头图共同管辖。
清代时期,属安化县水村图第八甲(牛渡滩、茶坨)、德江图第一甲(仁洞、青冈堡)第五甲(横石梁)第七甲(姜家渡)、大堡图第二甲(牛渡滩),务川县隘头图第四甲(踏坪)。
民国二年(1913年)2月,务川县辖地踏坪划入,境地隶东二区(长堡)管辖。
民国十九年(1930年)8月,设置牛渡、晨溪、仁洞、青冈堡、共和、瓦厂6个乡,下置闾、邻。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6月,撤闾,建18个保。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1月,原设6个乡合并牛渡、共和乡,牛渡乡公所驻街上、共和乡公所驻曾家坝。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撤销区、乡,改为联保保甲制,置牛渡、共和两个联保,共辖18个保。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联保改乡,牛渡与共和联保合并建立共和乡,乡公所驻牛渡滩街上。
1953年1月,共和乡析置为板桥、瓦厂、共和、晨溪4个乡,隶属于共和区。
1956年,晨溪乡并入共和乡,板桥、瓦厂、共和乡归属城关区。
1959年1月,板桥、瓦厂乡合并设立金星管理区。
1961年9月,金星、共和管理区合并成立共和公社。
置中坝公社隶属潮砥区。
1963年3月,共和公社析设共和、板桥、瓦厂3个公社,隶属城关区。
1984年12月26日,板桥乡改名曾家坝乡、瓦厂乡改名银丝乡、中坝乡改名上中坝乡。
1992年10月,共和、曾家坝、银丝、上中坝乡合并成立共和土家族乡。
2012年,撤乡设镇,设立共和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