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镇基本资料

兴国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辖区内有古代建筑兴国寺,故而得名。

2014年7月,兴国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兴国镇地处秦安县城,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商业流通、旅游的中心。兴国镇解放前称街泉镇,1954年改名为城关镇,1984年更名为兴国镇至今。1985年全镇11个村,7个居委会,共有6116户,25242人。其中农业3461户,16231人,工农业部产值433.1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2元。2004年1月撤乡并镇后,全镇辖34个行政村,6个社区居委会。2005年末总户数23198户,总人口78843人。其中农业人口52191人,非农户26652人。全镇总面积65.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586亩。人口密度1209人/平方公里,人均耕地0.88亩。2005年全镇GDP92870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370万元,工业总产值90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44元。兴国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境内有连接欧亚大陆桥“陇海线”的靖(远)天(水)公路,泾(川)甘(谷)公路,并与天(水)张(家川)、秦(安)隆(德),秦(安)甘(谷)三条省级公路和秦(安)远(门)等县级公路在县城(兴国镇)交汇,形成了发达的交通网络,沟通了省、市、县(区)间相互交通,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全镇工业以发展乡镇企业为主,从1985年的21家发展到今年的988家。初步形成了以蔡店、环城西路、秦南路三个工业小区为主,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业并举的乡镇企业发展格局。全镇共有各类企业988个,从业人员8830人,总产值90500万元,实现利润8375万元,上缴国家税金1250万元。农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由过去单一种粮发展到多业并举,至目前优质果园26470亩,规模养殖65户,温棚蔬菜生产,其中塑料大棚920个、480亩,日光温室55个、52亩。投资50万元建成小坪洼300亩优质桃品种引进,此项目已实施完成。农业基本条件得到改善,生态环境得到治理。借西部大开发的良机,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返租倒包等形式,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工程,南山、东山果园建设已上新台阶。

秦安县博物馆

秦安县博物馆位于县城兴国文化广场北侧,紧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兴国寺。该馆占地面积17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平方米。馆藏文物3592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2件,二级77件,三级478件,

秦安兴国寺

兴国寺座落在秦安县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的建筑群。《秦安县志》记载:“兴国寺创建于元至顺三年(1332年)。该寺伽兰殿所藏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胡多见撰书的木刻题记载:“秦邑城北有兴国

秦安张氏民居

秦安张氏民居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大城社区文化广场,始建于清代,布局为四合院,北面为主房,南面为侧室,东、西为厢房。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385.82平方米。南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前出廊,硬山

人民街古建筑群

人民街古建筑群位于天水市秦安县兴国镇南关社区人民街,为清代商贸街建筑群。由街道、临街商铺及院落构成,街道东西长454.8米,南北宽8.4米,占地面积3820平方米。沿街分布商铺59座180间

南下关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县城南下关民族路解放巷内,始建于明代洪武年间,占地面积1231平方米。清康熙年间进行了修缮,扩建了东大庭子和南大庭子,以及讲学堂、阿訇居室和学生宿舍等。中华民国9年地震,许多建筑被

历史沿革:

金代正隆二年(1157年)建立秦安县以来,历经元、明、清,一直为县治所在地,名街泉镇。

1950年,设立城关区

1956年,改为镇。

1958年,撤镇成立城关公社。

1965年,恢复城关镇。

1983年,更名兴国镇。

2003年12月,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古城乡的康坡、孙蔡、腰崖等8村并入兴国镇。

兴国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