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因所在居住地地势形态特点及行政区域名称而命名。水上可居者为洲,解放前竹溪南北河流汇聚于此,此地有一条小街,郭姓人家居多,故称郭家洲。解放后,因乡政府驻地新华村,而命名为新洲乡。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新洲镇为2020年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7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命名新洲镇为2016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新洲镇位于竹溪县东南部,距县城48公里,是进入南部山区的门户。东邻竹山县溢水镇、麻家渡镇,西接竹山县上庸镇。全镇版图面积196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79个村民小组,现有5149户21255人。素有“楠木故里、五水归一”之美誉。新洲资源丰富,现存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野生金丝楠木林,树龄最长达500余年,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境内有竹溪河、汇湾河、泉河及其流域支流贯穿其间,潘口库区碧波千顷,青山秀水,风光旖旎,新洲人文底蕴深厚,鄂西北最大的古民居建筑群三盛院、规模庞大的宋代古墓群、闻名遐迩的新石器时代樊停文化遗址让人叹为观止,巾帼英雄樊梨花金盆梳妆引人遐想。
1949年称五区,后称新洲区,1975年建新洲公社,1984年复建新洲区,1987年设乡。
历史沿革:
据同治版《竹溪县志》载:明代以社、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后为秦坪社。
据92版《竹溪县志》载,清沿袭明制,清朝晚年,因战乱而改制,士人皆踞险结寨而居,为秦坪社东乡,中华民国初,县下设区为六区,1934年,实行保甲制度,为樊停保,1941年撤区设乡镇为樊停乡,1947年乡镇合并,为卿云乡。
1949年6建立,始称郭家洲民主政府。
1950年9月改称第五区公所。
1952年1月改称第五区人民政府。
1955年12月改称新洲区公所。
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撤销新洲区公所,分设跃进、东风两个人民公社。
1961年4月复称新洲区公所。
1968年,成立新洲区革命委员会。
1975年3月,撤销新洲区革命委员会,建立马家河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1年改称新洲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1987年9月撤区并乡,更名为竹溪县新洲镇人民政府,并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