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乡基本资料

桃源乡介绍

地名由来:因乡政府驻地盛产核桃、水源丰富而得名。

2021年2月,湖北省环境保护委员会命名桃源乡为2020年度湖北省省级生态乡镇。

竹溪县桃源乡地处秦楚大巴山脉,位于十堰市竹溪县南部,南靠重庆巫溪县,东邻竹山县柳林乡,西郊陕西镇坪县。乡政府驻地羊角洞,距县城194公里,距巫溪县城140公里,距镇坪县城60公里,距竹山县城135公里。竹溪县“泉双”路贯穿全乡,是楚地进入渝陕的门户,进庸沿堵河入汉江的咽喉,在十堰构筑西部开发支点和经济走廊战略中处承东启西的区位。在版图上位于东经109°35'-110°00',北纬30°40'一31°55',版图面积33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838公顷,林地面积32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为96%,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875米,日照时间长,无霜期在2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在10℃一12℃之间,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现辖中坝、两河口、古峰岭、杨寺庙、厚河、甘沟子、羊角洞、茂古坪、桃园9个建制村,46个村民小组,全乡总户数2125户,总人口7997人。

桃源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自然国心“鸡心岭”、桃花源、秦巴古盐道融入一乡,风俗民歌、饮食文化、民间传说汇集一处,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稀有动植物资源遍及境内,道、佛、儒、墨思想杂烩贯通。又因其地处鄂渝陕交界,是大巴山脉和巫山的交汇处,使其传统文化既受荆楚文化影响,又受秦巴文化影响,因而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乡土文化。在这秦楚大巴山脉间,桃源乡资源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乡风、民风纯朴,社会和谐稳定,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桃源乡坚持“生态立乡、产业富乡、项目活乡、环境靓乡”战略发展思路,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加强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到2015年底,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75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财政总收入65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8229元。

历史沿革:

据同治版《竹溪县志》载:明代以社、里为基层行政单位,在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后为秦坪社,据92版《竹溪县志》载,清沿袭明制,清朝晚年,因战乱而改制,士人皆踞险结寨而居,为秦坪社南乡,中华民国初,县下设区为九区,1934年为新四区,1941年撤区设乡镇属瓦沧乡、厚向乡,1947年乡镇合并,属桃源乡。

1950年1月桃源解放,建立桃源区人民政府。

8月改称第八区公所。

1952年1月,改称第八区人民政府,5月划出5个乡组建双峰区(向坝乡前身),6月由第八区改称第十区,7月复名桃源区。

1956年4月,桃源、双峰两区合并亦称桃源区。

1958年10月公社化,撤区建制,建立红星、高峰两个人民公社。

1959年1月红星人民公社改为桃源人民会社。

1961年4月复名桃源区,机关驻羊角洞。

1968年9月成立桃源区革命委员会,下辖6个人民公社革命会。

1975年3月,撤销桃源区革命委员会,建立桃源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0年,全乡共有27个大队,100个生产队。

1981年1月,改称桃源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1984年5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和省、地委的指示精神,与瓦沧人民公社合并,改为桃源区,下辖7个乡。

1987年9月,撤区并乡,成立桃源乡人民政府。

2002年6月6月乡镇配套改革,撤销瓦沧乡,并入桃源乡。

2003年9月,将全乡24个村合并为12个村。

2005年1月将12个村,1个林特场合并。

合并后,全乡辖9个村,46个村民小组。

桃源乡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