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坪镇基本资料

水坪镇介绍

地名由来:以该镇政府机关驻地水坪街村名称命名。

2020年8月,水坪镇被湖北省交通运输厅评为2019年度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水坪镇位于竹溪县城东部,版图面积192平方公里,辖42个村,255个村民小组,14076户,50939人,耕地总面积47085亩。境内盛产水稻、玉米、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特色产业以茶叶、蔬菜和畜牧养殖业为主,素有“竹溪粮仓”、“生姜之乡”之美誉,是湖北省“十大茶叶名镇”、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镇、竹房城镇带建设重点镇、区域性中心镇和四化同步及强镇扩权试点镇。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水坪镇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绿色崛起示范镇”建设为目标,以竹房城镇带建设为主线,克难攻坚抓落实,高位推进促发展,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大局稳定、镇泰民安的喜人局面。2014年,全镇茶叶种植总面积达到3.1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22个;核桃、二花、花椒等生态农业产业基地达到了6万亩以上,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25.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63元。巩固规模以上企业6家,完成招商引资1.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82亿元,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

水坪是县工业重镇、农业大镇,镇域内346国道、谷竹高速、绕城线一级公路三大交通枢纽贯穿全境,交通便捷。物流广场、商贸广场及农贸广场先后落地运营;大明物流园、金铜岭科技工业园、小河边特色农业园人气日盛;以大石门、前进、东沟为主的片区建设,以漫液、金铜岭为主的集中安置建设,以马家沟、沙坝、刘家河、向家汇、洛家河、纪家山为主的美丽乡村建设日新月异;集镇空间稳步拓展,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日趋完善,教育、文化、卫生、餐饮、商贸、物流等服务体系一应俱全,综合服务效应越来越强。

在提升镇域经济的同时,水坪镇以建设文化强镇为目标,不断探索和丰富精神文明创建工作,致力加大村级文化广场、乡村文化少年宫建设,配齐配全文体设施,开放了农家书屋、远程电教室,坚持了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组建了经典宣讲队、广场舞蹈队、农民运动队及志愿服务队,开办了“乡村讲堂”,举办了全民阅读“四进”、“家规家训进万家”、“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党员”评选及“淳风美德润水坪,六比六看六评比大竞赛”等活动,涌现出了一批遵纪守法、文明卫生、尊老爱幼、凡人善举的“草根”之星,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百姓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白云剑迹

白云剑迹白云剑迹在水坪镇黄龙境内的白云岩。相传唐代仙人吕洞宾游历于此,以剑刻诗而得名。这里山势嶙峋,岩悬壁立,山脚溪水湍流,沿山边曲折小路往东南行至半里,有一座“白云寺”。岩衬古寺,寺隐见山

文笔晴岚

文笔晴岚水坪黄龙境内有一山名叫文笔山,文笔山一峰凌空,锐削挺拔,似如椽大笔,倒著笔尖直插天。古人因故将这一自然景观美其名“文笔晴岚”。

历史沿革:

明朝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竹溪县之初,即设水坪社,辖三堰坝、漫液坝、水坪、阎家坝等4个里,晚清战乱,士人皆踞险结寨而居,水坪社为东乡,辖11寨2堡。

民国五年(1916年)改为县九区之东二区,1949年5月竹溪解放,6月建立水坪民主区政府,10月改为区人民政府,1951年9月改为第二区公所,同时,从第二区(水坪)划出6乡,第三区(独松寺)划出4个乡组建三堰区,称三堰区公所,1958年10月,人民公社化时期,改为火箭人民公社,1961年4月撤社建区,复民为水坪区,1975年分设水坪、洛河两个公社,1987年9月,撤区并乡,改为水坪镇,2002年6月,乡镇配套改革,撤销洛河乡,并入水坪镇,水坪镇镇名沿用至今。

水坪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