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口回族乡基本资料

湖北口回族乡介绍

地名由来:湖北口: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郧西知县翁吉士亲临其地勘查省界,见天堂山与凤凰山山脉结合部的路道两边存有石砌古城墙。经询查了解:早年间,因此处鄂陕边界土地、山林纠纷不断,郧西县府差役边民仿秦长城模式,在山垭豁口处沿南北走向砌石城墙,作为鄂、陕省界。翁吉士认为此处为秦楚要地,提出“当此要隘,据险筑一关,名湖北之关、口”差湖北边民修筑城门洞,两边夯土筑墙,墙上安装“十字架”木制大梁,面上盖瓦,门洞东西进深长3米,南北宽2.5米,高4米。门洞南北两端与石砌城墙连接,呈东西向,定名为“湖北关”。1939年,当地乡绅筹资重修,改为石砌门洞,门洞上方正中镶嵌两块石刻匾额,对外(陕西)曰“湖北关”,对内(湖北)曰“湖北口”。从此,“湖北口”(亦称“湖北关”)成为鄂、陕省界标志性建筑。县政府分别于1987年、2006年拨款重修湖北关。回族乡:明末清初年间,陕甘一带回民因躲避战乱,陆续迁移至陕南与鄂西北境内垦荒定居,繁衍生息,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8.7%。1986年4月3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庙川区红岩、东川两个回族乡。1987年9月撤区建乡,成立湖北口回族乡。以辖区内居民民族属性及建筑物命名。1987年9月,撤区建乡,撤销庙川区和区辖红岩乡、东川乡,成立湖北口回族乡。

2023年2月,湖北口回族乡被命名为2023年度湖北省生态乡镇。

湖北口回族乡地处鄂西北边陲,踞于湖北大梁之巅,三面环陕,一面归鄂,地扼秦楚要冲,东距郧西县城145公里,北距西安285公里。全乡版图面积为251.62平方公里,辖18个行政村,113个村民小组,6710户,23824人,其中回族918户,4456人,占总人口的18.7%。境内层峦叠嶂,沟壑纵横,地势西高东低,落差较大,最高海拨1799米,最低海拔540米,全乡平均海拔921米。全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160天,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高寒乡镇。1984年被省政府划为革命老苏区,是十堰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民族特色浓厚,回汉杂居,是重要的省际边贸乡镇。

1986年4月3日,湖北口回族乡宣告成立,成为十堰市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也是湖北省唯一以“湖北”冠名的地方行政机构。从此,湖北口迎来了新的发展的春天。20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着这里的发展。省市领导-、王生铁、韩南鹏、朱纯宣、李宪生、赵斌等领导先后莅临这里视察指导,为这里的发展指引了方向,也为这里的建设增添了动力。郧西县委-卢富昌,县长冯安龙也多次深入至此指导民族经济发展。为了建设湖北口,发展湖北口,郧西县全面落实民族政策,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在政策、人事、财力、物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重点倾斜。湖北口人民以“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精神,紧紧抓住民族乡建设和苏区扶贫开发机遇,克难战困,艰苦创业,使全乡的山场资源、矿产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边际口子镇优势得到了有效发挥,有力拉动了乡域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湖北口马头山羊独具特色,它以其肉质鲜,皮质优良而声名远播,被载入湖北省志。这几年,湖北口大力开发地方特色畜牧资源,使畜牧产业从分散走向了规模化。他们启动的千人千户种草养羊工程,已使全乡发展马头山羊27000余只,加上牲猪和黄牛,年收入达到500万元。湖北口核桃、油桐、柿子、二花等作物在全省小有名气;芝麻、绿豆、红小豆等享誉省内外。通过开发已形成了核桃、柿子为骨干的特色林果基地15000多亩;香椿、权菜、野小蒜等绿色野生菜也打入国内市场。

历史沿革:

湖北口辖境古属长利县,在唐、五代至宋初为洧阳县地域。

宋属上津县。

明为上津县仙河里庙川堡,有军兵把守,上津县因战乱,县令曾寄住红岩。

清代初期为仙河堡。

后为庙川堡。

民国五国郧西分九个区,庙川属第四区。

机构所在地大坝塘。

1922年一月,成立区级机构,设区董一员。

属第四区,机构位于东川。

1930年全县分四区,属第三区上津管辖。

1935年郧西分六区,属第五区上津泗槐堡。

1936年郧西划为九区,属东川区

1937年全县为四个区34个联堡,属第三区泗槐堡。

1940年在关防设关防区辖五个乡,属关防区欧东乡(欧家川、东西川),乡政府位于泗峡口。

民国时期撤区为乡,属子房乡。

治所庙川子房店。

辖东西川、红岩、新川、泗峡口。

1935年成立红二十五军在境内成立泗峡口、大新川、小新川等乡级苏维埃政府。

同时成立二天门区级苏维埃政府下辖虎坪、龙王滩、董家川、红岩、湖北口、坎子山、东川、西川、桃园沟等。

1947年郧西县解放后,根据斗争需要,郧西划为郧西、上关、镇安三县管辖。

一天门以西为镇安县管辖。

县政府设庙川。

镇安县曾流动驻虎坪、泗峡口,隶陕南行政公署。

1949年划归郧西,为第五区,驻泗峡口。

管辖一天门、庙川、黄龙、太平、四峡口、红岩、上川、东川、西川9个村公所。

1955年改第五区为庙川区,1957年3月与关防区(四区)合并为关防区。

1958年10月又与关防区分开,成立人民公社,为“八一”公社。

住址庙川。

辖九个管理区:一天门、回龙、丁家坪、新川、庙川、水田、红岩、东川、上川。

1959年5月改为庙川公社。

1961年又改为庙川区,驻泗峡口。

下设小公社9个,公社下设大队,下设生产小队。

1975年撤区并社为庙川公社。

将回龙、丁家坪、一天门划归关防。

1984年8月农村体制改革,政社分开,恢复区乡名称,改大队为村。

为庙川区,辖九个小乡41个村。

1984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划为革命老苏区。

为了更好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湖北口回族乡于1986年4月3日正式成立。

下设6个办事处,27个村。

2002年4月,乡镇配套改革,全乡调整合并为庙川村、三天门村、虎头岩村、大新川村、小新川村、坎子山村、虎坪村、湖北口村、泗峡口村、龙王滩村、东川村、西川村、庵坪村、桃园沟村、塔坪岭村、三十六岩村、李木沟村、寺院沟村、大夫岭村等19个行政村,112个村(居)民小组。

湖北口回族乡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