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鹤镇基本资料

白鹤镇介绍

地名由来:以道教建筑物为标志而命名。相传汉代白鹤仙翁在此化羽成仙,明洪武年间大兴武当山时,武当道人在此地建白鹤道观,供奉白鹤仙师而得名。

湖北十堰房县辖区乡镇。乡政府驻伏溪堰(其辖区)村委会中段。位于县境中部偏东,距县城7公里。面积127.9平方公里,人口3~4万。县乡公路过境。

-

名称相关

1949年为长胜区(公社)所辖。

1975年建白窝公社。

1987年改置白窝乡。

2005年10月9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房县白窝乡更名为白鹤乡。

古时因为白鹤[1]成群,故名。一直沿用至今,未改成白鹤乡之前,白鹤观指代为现在的白鹤村和付家村之间的大片农田和河流段。当白鹤飞起来的时候很时漂亮。

原本时一片沼泽,其中白鹤翩翩飞舞景象壮观。遍及付家村、白鹤、伏溪堰、赤岩白鹤是大型涉禽,略小于丹顶鹤,全长约130厘米,翼展210-250厘米,体重7-10千克;头的前半部为红色裸皮,嘴和脚也呈红色;除初级飞羽为黑色之外,全体洁白色,站立时其黑色初级飞羽不易看见,仅飞翔时黑色翅端明显。白鹤在中国文化中也是长寿的象征。

历史沿革:

白鹤镇以白鹤观得名。

原名白窝乡,白窝乃山间小盆地,有着悠久历史,在远古时代,尧子丹朱避舜于房,曾住境内三十里地的蝴蝶寨下的“尧子垭”。

后丹朱迁彭水流筑城,建立权国。

舜封丹朱为房侯。

隶属房陵。

西周时徐州彭祖家族遇劫难,族人流落彭水流域定居,建立了彭部落方国,下辖高墩山即白窝;《元和郡县志》记载,春秋战国时,房县属防渚。

《春秋传说汇纂》记载防渚即房陵。

羊鼻岭(白窝)隶属房陵。

后被楚国所灭。

《史记正义》载,秦始皇八年流赵王迁于房陵。

赵王迁后裔定居于高墩山河北,即该镇的赵家湾。

赵幽缪王迁在房陵,思故乡心切,则为作山水之讴,闻之者莫不陨涕《淮南子》。

胡曾作《房陵》诗曰:“赵王一旦到房陵,国破家亡百恨憎。

魂断丛台归不得,夜来明月为谁升?”《咏史诗》。

汉末以为房陵郡,东汉因之。

时白鹤仙翁来此修行,民众建庙以示纪念,白鹤观由此留名。

三国时为新城郡,归蜀地,羊皮岭领北窝(白鹤镇)隶属于新城。

《水经注》:魏文帝合房陵、上庸,西城,立为新城郡,以孟达为太守,治房陵。

隶属房陵。

西魏废帝二年(553),改新城郡为光迁国,隶属于房陵郡。

北周武帝三年(563),废光迁国为光迁州,房陵郡改光迁县,隶属光迁县。

隋大业二年(606),改光迁县为房陵郡,隶属于房陵郡。

唐武德元年(618),改房陵郡为迁州,隶属于迁州辖。

唐贞观十年(636)废迁州,自竹山移房州,治于旧州。

其年为武陵县,改光迁赋房陵。

隶属房陵辖。

《旧唐书天后纪》记载,唐垂拱元年(684)3月武后迁庐陵王李显于房州,途中改迁均州。

秋9月又改迁房州,李显和韦后从均州出发,经草店到六里坪,从官山李家河入房界。

当时韦后有孕在身,路径房界梨花寨下,韦后胎动,临盆产下一女婴,因路途之中没有包裹婴儿料布,李显用剑割下身上一片棉袍包裹了女婴。

李显给这女婴起名“裹儿”。

这女婴便是后来权倾天下的皇太女安乐公主。

天宝元年(724),改房州为房陵郡,隶属房陵郡。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房州,隶属房州《明统志》记载,明朝时北乡白窝(统领)保四:羊皮岭,高墩山,包家河,东浪解家河。

隶属北乡。

《湖北通志》载,白鹤观在县东北二十里,铺司一名,铺兵三名;隶属北乡辖。

《大清一统志》记载,粉水,在房县东北,名曰粉渍河,又名粉青河。

包家河上游白火石(石英石)尖为发端,细碎的白沙随流而下造就了粉水,又称粉河。

清同治版《房县志》载,白窝堰城北二十里,白窝,城北十五里。

隶属白窝堰。

清光绪七年到宣统三年(1881—1911)白窝保四:羊皮岭,高墩山,包家河,东浪解家河。

隶属北乡。

民国元年1912年,沿清制。

民国二十年(1931)贺龙率红三军来到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在白鹤观建立羊包乡(白窝)苏维埃乡政府。

当时红三军指挥所就设在白鹤观内,后迁县城西街天柱堂。

民国二十五年(1936)羊包乡改名为白窝乡,隶属一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5月白窝乡改为树停乡(东起三棵树至北边小亭)辖21保,隶属城关镇。

民国37年(1948年)5月14日撒树亭乡为和平乡,隶属一区。

1952年8月7日白窝恢复建制,宿小到白窝四村,隶属一区。

1956年3月全县合并大乡,长胜区设在赵家湾,隶属长胜区。

1958年11月11日建立农村人民公社时,白窝划为管理区和马栏管理区河北8个大队合并下辖16个生产大队。

隶属长胜公社。

1961年6月20日行政区划调整,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组织,公社管委会相当于原来乡政府,区设立区公所。

各区仍用原名。

原双河公社和马栏公社河北8个大队合并白窝公社、归长胜区所辖。

1984年6月撤销公社、大队、生产队;建立区乡、村,居民组;设区建乡时,红塔区所辖的白窝乡、石堰乡、双河乡和三树乡合并白窝乡,辖伏溪堰村、赤岩村、傅家村、白鹤观村、堰河村和立石寺村等6个村,堰河、立石寺2个村(1984年从土城公社撤并过来)合成白窝大乡。

1987年撤区并乡建白窝大乡,又把白窝、石堰、双河和三树4个小乡合并在一起。

2002年撤通省乡,把通省乡的黄堰和东浪两个管理区合并到白窝乡,白窝的四至边界正式定位。

2005年白窝乡改白鹤乡。

2010年白鹤乡改名白鹤镇,沿用至今。

现白鹤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3.33万人,辖区面积230.78平方千米。

白鹤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