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圩场原来是河石坝,清朝乾隆年间,有人在石坝上建了一间“恒年烟店”,后来店铺逐渐增多。为了方便,群众捐款建造了“花桥”和“白马庙”,形成小圩镇。因圩镇建在石坝上,故名“坝仔圩”,后引申为行政区名。
坝仔镇位于翁源县东北部,占地面积384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7万多亩,耕地面积5.6万亩,毗邻始兴县、河源市的连平县和江西省的全南县,距县城龙仙23公里,省道S244线、S245线贯穿镇境;镇辖22个村委、2个居委会及联办林场、牧场,有3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52728人,其中农业人口48954人,是翁源县边陲重镇。
坝仔镇为做好翁北片现代特色农业生态发展区这篇大文章,实施“南边柑橙北边茶,东北梅李西蔗桑,中心地带种蔬菜,沿路林竹上山岗”的农业产业调整思路,粮经作物比例达到3:7,形成了“小区域,大农业”的生产发展格局,有三华李、九仙桃、柑桔、糖蔗、蚕桑、蔬菜、茶叶和藜蒴生产基地,其中三华李、九仙桃、茶枝柑、茶叶已形成品牌,远销省内外。还有香菇、木耳、冬笋、粤北醇酒等特产。
坝仔镇以“创建林业生态名镇,打造和谐宜居之乡”为目标,带领和团结全镇人民坚持走好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多年来做好植树护林工作,深入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今森林覆盖率高达72%,2011年12月坝仔镇林改工作还代表翁源县参加广东省林改验收获得优秀等次。
坝仔镇始终把综治维稳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按照强综治、创平安、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围绕“夯实信访维稳基础,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目标,通过狠抓落实调解工作,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水平,提高调处效率,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坝仔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自2009年成立以来至2012年9月29日,全镇共排查矛盾纠纷1686宗,调处1686宗,调处成功1623宗,成功率96.3%;中心共受理案件188宗,调处188宗,调处成功174宗,成功率92.6%。上级交办事项39宗,调处39宗,已办结32宗,回复32宗。妥善处置群体-件16宗,使得事件群众依法依规寻求解决矛盾纠纷。同时坝仔镇综治维稳中心2009年被评为翁源县年度信访维稳工作二等奖、全县防范和处理-工作先进集体、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镇;2010年被评为翁源县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年度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一等奖、年度信访工作一等奖;成为创建平安韶关系列达标活动平安镇(街道)和全市镇(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优秀中心;2011年度被评为翁源县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单位、年度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一等奖。
坝仔镇坚持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已建成坝仔文化站一个、文化宫(室)六个,两个文化宫(室)正在建设中,规划建设四个文化宫(室),将在1-2年内全部建成。文化站及文化宫(室)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努力挖掘民间艺术,自编自制的民间艺术有:舞狮、舞龙、舞船、舞磨石、舞纸马、舞鲤鱼、抬花轿、舞蚌、舞火猫、舞鸡等,逢大型节日经常开展群众性大型文体活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还成立了芙蓉“嫂子”歌舞队,是今年“三打两建”专题文艺巡回演出的主力军,代表县委、县政府加大“三打两建”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氛围,同时丰富当地群众的业余生活,争取人民群众的支持,为翁源县“三打两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
坝仔镇其他特色旅游景点有:1、县级文化保护古物:一心村的八角塔.古井.得月楼;2、岩庄水库;3、胜龙名茶生产基地;4、七仙子生态茶场等。
下角垄遗址
下角垄遗址位于翁源县坝仔镇芙蓉龙埂岽西坡。考古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遗址面积约3000平方米。广东省博物馆考古队于1985~1986年发掘170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属石峡文
岩庄八角庙
岩庄八角庙八角庙始建于清康熙40年(1701),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共五层八角,高26.7米,除首层用沙质石砌结外,其余各层均用青砖砌结。传说外墙曾人工打磨过,外形美观完整,不斜不裂,历
历史沿革:
明代,属宜阳乡。
清代,设芙蓉、茶园两铺。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撤铺改乡,隶属翁源县第三区。
1949年,境域分属展旗乡、茶园乡。
1958年,改为坝仔公社。
1983年,改为坝仔区。
1986年,改为坝仔镇。
2004年,岩庄镇并入坝仔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