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相传明末因地形如门而得名。
2021年12月,陕西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土门镇为2021年度陕西省省级卫生乡镇。
土门镇位于丹凤县南部、流岭南麓、银花河畔。踞丹凤县西南咽喉,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素有“银水撞金钟,鸡鸣闻三县”之说。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属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区。辖10个村,110个村民小组,3237户,13026人。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始终按照“党建工作树形象,基础设施创佳绩,经济建设上台阶,社会治安保稳定”的工作思路,勤政务实,一任接着一任干,使镇域经济得到长足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农村经济快速发展。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调农业结构,兴药材产业,建药材大镇”的农业发展思路,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基础条件不断改善。抓住西部大开发良好机遇,争取资金,架起了126延米土门银花河大桥,结束了晴通雨阻过河难的历史。开发土门大桥引线“丁”字型商贸街218米,路灯、绿化一步到位,建成商贸区,活跃了镇域经济。
按照乡村公路等级化的思路和要求,先后修通了10个村的公路,实现了村村组组通公路。发动群众打水窑780眼,修蓄水池190个,解决了人畜饮水难问题。争取电信部门投资,安装程控电话交换机,建成基站通,加快了信息的传递。
流域治理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得到优化。从1999年起先后发动群众开展了神其沟、八十河、龙王庙河、七星沟四条流域治理,为当地山变绿、水变青、人变富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历史沿革:
清时,为土门里,属山阳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后,属东三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先后竹林关联保、竹林关镇六保。
1949年,设土门乡,属丹凤县。
1958年9月,成立丰收公社,12月划归山阳县。
1961年,更名土门公社,复属丹凤县。
1984年,改设土门乡。
1997年5月,撤销土门乡、龙王庙河乡、古路河乡,合并设立土门镇。
2011年6月,寺坪镇的八里十河村、毛里岗乡的黑沟村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