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马乡基本资料

紫马乡介绍

地名由来:一说原名芝麻,是因当地盛产芝麻而得名,以芝麻的谐音得名紫马;一说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以“子鼠”日、“午马”日轮流赶场,用场期各取一字作地名,称为“子马”,谐音“紫马”。

紫马乡位于晴隆县最南端,东经105o20′,北纬25o33′,平均海拔1100米,距离县城约65公里。北靠安谷乡,南接邻县兴仁下山镇,东傍滚滚而去的波秧河,与兴仁的大山、民建、巴铃等乡镇隔河相望。全乡辖10个行政村,79个村民组,1.45万人,有汉、布衣、苗、彝、黎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5040余人。行政区域总面积68多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万亩,其中:田5530余亩,地1.04万亩。2003年末全乡财政收入6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23.2元。

紫马乡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资源极为丰富,椿、秋、衫、板栗、油桐等就经济林都有美好的发展前景,苡仁米、油茶、花生也是我乡盛产的主要经济作物。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高坡陡、谷深。境内有金、煤、锑等丰富的矿产资源,特别是金和煤的储藏量大,近年来,我县对金矿进行了合理的开采,金、煤已成为我县财政收入的支柱产业。".

紫马乡隶属贵州黔西南州晴隆县,1950年4月隶属晴隆一区(碧痕)安谷乡,1953年6月从安谷乡分设紫马、屯上、栗树3乡,1958年9月至当年12月,执行中央关于实现人民公社化的决议,取消乡区建制建立人民公社,并入三跃公社,1958年12月撤消三跃公社改设紫马管理区,隶属碧痕公社,1961年撤紫马管理区并屯上、栗树设为紫马公社,隶属碧痕区,1965年8月撤紫马公社分设紫马、屯上、栗树3个公社,隶属碧痕区,1984年再改设为紫马、屯上、栗树3乡,仍属碧痕区所辖,1992年2月撤区并乡建镇时合并紫马、屯上、栗树3乡组建紫马乡一直延用至今。

历史沿革:

明朝时期,属马乃彝族土司领地。

清朝时期,为彝族陇姓土司属地。

民国时期,划归安谷乡。

1950年4月,属晴隆一区(碧痕)安谷乡。

1953年6月,从安谷乡分设紫马、屯上、栗树3乡。

1958年9月,并入三跃公社;同年12月,改设紫马管理区,属碧痕公社。

1961年,撤紫马管理区,屯上、栗树合并为紫马公社,属碧痕区。

1965年8月,分设紫马、屯上、栗树3公社,属碧痕区。

1984年,改为紫马、屯上、栗树3乡,仍属碧痕区。

1992年2月,撤区并乡建镇时合并紫马、屯上、栗树3乡组建紫马乡。

紫马乡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