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城镇基本资料

蕉城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位于蕉岭县县城,故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蕉城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蕉城镇榜上有名。

蕉城镇是蕉岭县的县城所在地,是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是省定的中心镇,东边靠山,西面临河,205国道和在建的天汕高速公路贯穿全境。辖区总面积达57.68平方公里(其中城区18.8平方公里,山林4.8万亩,农田7367亩),下辖樟坑、横岗、城郊、黄田、金星、陂角、东山、湖谷、龙安、叟乐、高畲11个村委会,城东、城南、城西、城北4个居委会,总人口达7万人(其中非农人口4.9万人,农业人口2.1万人);共有30个党(总)支部,党员1643人。2005年,蕉城镇按“围绕一个目标,突出两个重点,着力三个转变,做好五篇文章”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四个县”的发展战略,实现了镇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镇村经济实现新跨越近年来,该镇坚持以增大经济总量、积蓄发展后劲为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企业改革,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抓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促进镇村经济的稳健发展。两年多来共引进投资8000万元的金发纸业有限公司等工业项目17个,投资总额达1.4亿元;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大葱、花卉、草莓、奶山羊等特色种养基地60个;200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3.18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工业总产值2.24亿元,增长5%;农业总产值9379万元,增长2.99%);镇级机动财力312万元,比增8%;农民年人均收入4648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

民心工程实施有新进展几年来,蕉城镇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断加大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资1200多万元解决群众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五难问题。一是筹资170多万元妥善处理金城水泥厂2000多万元的历史债务,重组成金诚水泥厂租赁给油坑集团经营,并投入100多万元安装布袋除尘设备,还蕉城人民清新的空气,同时筹资300多万元偿还群众集资款,解决了长期困扰镇党委政府和阻碍企业发展的大难题;二是筹资300多万元,实施了桂阳桥经松香厂至荷树岗5公里长6米宽的主道路和叟乐至高畲2.5公里长的主村道路硬底化建设,大大改善樟坑、陂角、金星叟乐、高畲等村3000多户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霞黄黄氏家庙

霞黄黄氏家庙位于广东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建于清代,1998年、2007年曾重修。坐北向南。由禾坪、堂屋、花胎、围龙、横屋等组成,为四堂六横三围龙布局,通一进五间,总面阔91.5米,总

黄香铁故居铁耕楼

黄香铁宅(故居)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陂角村,称“识字耕田之舍”,又名“铁耕楼”。建于清道光年间。坐西南向东北。为四横两层走马楼杠式布局,总面阔29.8米,总进深32.5米,占地面积约

桂岭书院

桂岭书院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城郊村蕉岭中学内。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清光绪年间重修,2005年按原貌修缮。1904年丘逢甲在此

太平军康王部指挥部旧址(荣禄第)

太平军康王部指挥部旧址(又称荣禄第)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城郊村。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清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余部康王汪海洋率9万多人由福建武平岩前、下坝

城郊棂星门

城郊棂星门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城郊村县人民小学内状元桥前。据石坊碑刻记载,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坐北向南。由坊座、坊身组成,六柱五间冲天柱式石坊,东西对称,南北两大面,均麻石

城郊状元桥

城郊状元桥位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蕉城镇城郊村县人民小学内。据《蕉岭县志》(1992年10月第一版)记载,建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南北走向。由泮池、石拱桥组成,为横联式砌建券拱石拱桥。状

历史沿革:

元代前,称石窟。

元代改称怀仁里。

明崇祯六年(1633年)建县署时,即动工创筑镇平县城池,为县署所在地。

民国十年(1921年)设蕉阳镇,成立镇公所。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划入蕉岭县第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称蕉阳镇,划为蕉岭县第二区。

1952年8月,改称蕉岭镇,由县直辖。

1961年3月,设城镇管理区,属城镇人民公社。

1964年,仍称蕉城镇。

1971年,更名为城镇人民公社。

1981年4月,恢复蕉城镇。

蕉城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