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阳镇基本资料

碧阳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居碧山之南,山南为阳,故名碧阳。镇政府驻地于此,故得名。

2021年10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2021年淘宝镇名单,碧阳镇榜上有名。

2020年9月,阿里研究院公布2020年淘宝镇,碧阳镇榜上有名。

2020年4月,碧阳镇上榜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名录。

碧阳镇地处黄山南麓古黟盆地,位于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的轴心地带,距黄山风景区仅40余公里,是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辖25个村委会、3个社区居委会,人口4.5万,其中常住人口4.1万,流动人口0.4万;国土面积120平方公里。

作为黟县的工业重镇,碧阳镇始终把发展茧丝绸业、旅游食品加工业、旅游工艺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已建成规模以上企业8家,年产值3.65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58%。被列入省“861计划”的黄山旅游商品工业基地,现入驻企业19家,总投资已达2亿元。作为该基地项目规划新区之一五东殿工业新区项目也已正式启动,一期投入1500万元,征地750亩,年内将完成园区规划和征地工作。今后,碧阳镇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将该工业基地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商品生产基地和集散地。

碧阳镇以市场经济为杠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科技创优为先导,坚持围绕旅游办农业,立足效益抓调整,重点发展生态型、观光型和科技型等新型农业产业项目。现已初步形成蚕桑、水果、茶叶、紫竹、蔬菜、优质油稻等6大颇具镇域特色的农业产业基地,其中蚕桑基地面积15000亩,水果基地面积2000亩,高效密植茶园面积2500亩,紫竹基地面积1500亩。蔬菜基地面积500亩,水田面积27000亩。一个集约化、规模化的特色农业产业化道路正向全镇辐射形成。

碧阳镇以发展第三产业和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立足“世界遗产”、“世外桃源”两大优势,围绕“改善旅游接待能力、开发城区旅游项目、加快县城东扩西延”三个方面,推进城区深度开发,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为充分发挥县城辐射牵动作用,该镇先后完成教育、卫生、文体等一批公益设施建设和镇区道路改造及亮化、美化;并成功实施了城西新区、马道路、翼然路、过境公路等旧城改造项目和黟县宾馆、中城山庄扩建等旅游接待设施项目的建设,城区面貌明显改观,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

南屏村古建筑群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这个规模宏大的古村庄始建于元、明年间,聚居着叶、程、李诸姓家庭的上千号人口,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8幢代表着宗族势力的古祠堂,并

吾爱吾庐民宅

吾爱吾庐是关麓八大家中老大汪令銮建于清咸丰年间,距今150余年历史。书斋式建筑,门口题额为清末书法家赵之谦所题,典出陶渊明《读山海经》“仲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由门

黄士陵故居

黄士陵故居位于黟县碧阳镇,时代为清。在“黟县古民居”中,有一幢名为“旧德邻屋”,它便是晚清杰出的书画家、“黟山派”篆刻创始人黄士陵故居,虽然历经沧桑,但至今仍较为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现已成为众

碧山汪氏世祠

碧山汪氏世祠位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年代为清乾隆。2019年,碧山汪氏世祠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黟县通济桥

通济桥位于黄山市黟县碧阳镇,年代为清。2019年,通济桥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碧山汪氏祠堂

碧山汪氏祠堂位于碧阳镇碧山村碧东组,时代为清,类别为古祠堂。碧山汪氏祠堂被公布为黟县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1939年,县城二个联保合并,称碧阳镇;1940年,改称临漳镇;1943年,复称碧阳镇;建国后,县城还称碧阳镇;1952年9月,成立碧阳区四联镇;1955年,改称城关镇;1958年人民公社化,为城关管理区;1961年改称碧阳大队,属城关人民公社;1964年3月,从城关公社划出成立碧阳镇;1966年8月,碧阳镇更名为向阳镇;1983年4月,复称碧阳镇至今,1992年1月红旗乡并入碧阳镇,2005年1月,全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西武乡、碧山乡并入碧阳镇,沿用至今。

碧阳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