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寺镇基本资料

岩寺镇介绍

地名由来:因境内丰乐河南五里处山坡上有前贤开凿的岩洞近10处,唐朝始创三摩圣地,建有东西序寺庙无数,因寺庙建在石壁岩洞前,唐朝赐“岩寺”为名,故得名。

2021年10月,岩寺镇上榜2021年全国千强镇名单,排名第615位。

岩寺镇在黄山徽州区东部,即东经118°14′,北纬29°14′,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镇政府所在地岩寺既为黄山市徽州区委、区政府所在地,亦是徽州区的中心城区,是徽州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还是经省政府批准的黄山市规划中重要的工业基地和蔬菜基地及物资集散地。

岩寺镇建制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岩寺得名因于古代村前一山岩上有座寺庙而来。到公元766年,寺庙规模发展很快,且远近闻名,内有僧侣达数百人,香火旺盛,因有岩有寺,所以就将此村命名为岩寺。公元1132年,即南宋高宗绍兴二年,诏命更名为岩镇。公元1391年,也就是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又改名为永丰乡清泰里,至此,岩寺已是“鳞次万家、规乡十里、商贾云集”的繁华市镇了。明汪道昆著《太函副墨》中就有“岩镇什七贾而什三儒”之说,显见当时的岩寺经商者众多,也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徽商,且崇尚教育,人才辈出。岩寺“上九“庙会成为周边乡里过年赶集的热闹处所,并一直延续至今。

现在的岩寺镇,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徽(黄山)-杭(州)高速、合(肥)-铜(陵)-黄(山)高速在此不远均设有出口,芜屯公路、205国道和皖赣铁路穿境而过,且皖赣铁路在岩寺设有停靠站。向东11公里为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古徽州府所在地),向西15公里为黄山市市府所在地屯溪,向西17公里即为现代航空港-黄山机场,向北54公里为世界旅游名胜黄山风景区。全镇辖20个行政村182个村民组,总人口为3.6万余人,其中非农人口1.4万余人,农业人口2.2万余人。镇域总面积90.9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500公顷,耕地面积1105公顷。2003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7.66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三次产业结构提升到10:55:35,第二产业主导型发展的局面继续得到强化;乡镇企业营业收入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财政收入3676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农民人均纯收入3540元,比上年净增268元。镇级综合实力位于全市前列,并挤身全省发展乡镇企业“百强乡镇”行列。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

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集中地旧址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荫山巷金家大院。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军军分会,于1938年1月6日在南昌正式成立,军部移驻南昌。随后,主要领导人分赴各游击区传达中央指示,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洪坑村。该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历史悠久,官宦辈出,明清为繁荣期。现该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进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庙为其代

洪承栋宅及花园

洪承栋宅及花园位于徽州区岩寺镇,时代为明。洪承栋宅及花园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老屋阁及绿绕亭

老屋阁及绿绕亭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西约4公里的西溪南村。该村背倚凤形山,面临丰乐水,始建于唐,鼎盛于明清,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村中至今仍保存明清建筑100多幢,老屋阁及绿绕亭即是其中的典型代

小岩遗址

小岩遗址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罗田村小岩,时代为魏晋。小岩遗址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小练革命烈士墓

小练革命烈士墓位于徽州区岩寺镇石岗村,时代为近现代。小练革命烈士墓被公布为黄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唐大历元年(766),设立岩寺镇。

南宋绍兴二年(1132),诏命更名岩镇(属歙县)。

1932年撤乡建镇,复名岩寺镇。

1949年后新设岩寺镇。

1958年属岩寺人民公社。

1965年5月,镇、社分开单独成立岩寺镇,为(歙县)直属镇,由岩寺区代管。

1983年,撤销岩寺公社,恢复岩寺乡,与岩寺镇合署办公。

1985年7月,撤销岩寺乡建制,并入岩寺镇。

1988年3月成立徽州市辖区。

1992年2月,撤销罗田乡建制,所辖村并入岩寺镇。

2004年8月,歙县郑村镇上朱村划归岩寺镇,沿用至今。

2015年8月,长源村、仙和村划归屯溪区新潭镇。

岩寺镇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