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一说,1932年,日寇沿“龙逊官道”进入“逊河设置局五号驿站”,这个驿站简称“逊五”,由于日本片假名中孙逊同音。将“逊五”读成谐音“孙吴”。一说,此地原有孙、吴两姓人居住,故名。
2014年7月,孙吴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孙吴镇位于孙吴县中心地带,是县政府所在地,东临腰屯、群山两乡,南靠辰清镇与奋斗乡,西连西兴乡,北接卧牛河乡,交通便利,四通八达。2016年6月孙吴镇与原城区办合并,总行政面积219.2平方公里,辖6个社区,9个行政村11个自然屯,全镇总户数19394户,人口56129人,占全县人口的60%,有汉、满、蒙古、回等民族;经济发展以工商业、加工业、种植业、养殖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为主。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3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8万元,年均分别增长6.9%和7.8%。
辖区内共有商业网点1230个,驻区单位134个;卫生院1个,卫生所11所,幼儿园10所;建筑、建材、装璜、制药等企业300余个。近年来,引进贵州开磷集团、双燕塑业有限公司等县外企业2家,投资近亿元;建成宏顺肉牛、水产、禽类等标准养殖场13家。新建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区8个。全镇主次干道硬化路面率达95%,自来水入户率97%,有限电视入户率达到98%,社会发展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孙吴镇以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社区建设“系统工程”、就业低保“民生工程”、安全维稳“平安工程”、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和环境卫生“亮点工程”五大工程。实现了6个社区标准化社区建设目标,社区办公条件得到逐步改善,干部素质得到不断提升。加快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道路硬化、泥草房改造、铁栅栏安装、边沟硬化、安全饮水、村屯亮化和环境整治等工程项目。完成了3个村的整村绿化,栽种绿化树木5万余株,绿化面积达300余亩,绿化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多次荣获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的称号。
孙吴镇是全县重要产粮区之一,又是城镇居民蔬菜供应基地。全镇共建设标准化钢架蔬菜大棚410栋12.3万平方米,温室大棚10栋1万平方米,生态蔬菜采摘园2万平方米,已形成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发展、无公害生产的格局,城镇居民90%的蔬菜供应来自孙吴镇。几年来,孙吴镇坚持以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牵动,打造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积极培育种粮大户110余户,组建北孙吴水稻专业合作社,完成旱改水工程1500亩,合作社水稻以绿色有机为品牌,已远销北京。建成规模农机专业合作社3个,其中市级规范社2个,农机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黑木耳合作社5个,年产地栽木耳100万袋,初步形成区域性黑木耳种植基地。
区域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备,自然资源丰富,孙吴镇发展潜力及前景是巨大的。热情好客的孙吴镇人民诚挚的邀请您走进孙吴镇、感受孙吴镇、投资孙吴镇、建设孙吴镇。
历史沿革:
1933年12月,龙镇县于此设孙吴保。
1935年2月,修筑北黑铁路设孙吴站。
1937年12月,设置孙吴县,为伪县公署驻地。
1941年1月,设立孙吴街公所。
1948年5月,划为第一区。
1953年4月,设置孙吴镇。
1958年9月,全县成立一个人民公社,改称为孙吴作业区。
1959年4月,孙吴县人民公社改为县联社,将原孙吴作业区改称孙吴镇人民公社。
1980年2月,复称孙吴镇。
2001年,孙吴镇改为孙吴城区街道,兴北乡改称孙吴镇。
名称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