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泾河源镇因地处泾河源头而得名。
2021年9月,泾河源镇被列入第一批宁夏特色旅游村镇名录。
2021年8月,泾河源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
2016年10月,泾河源镇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定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
2015年7月,泾河源镇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示范名单。
2014年7月,泾河源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泾河源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泾河源镇 辖21个村委会:兰-村、河北村、白面村、马家村、泾光村、下秦村、上秦村、北营村、龙潭村、余家村、南庄村、冶家村、涝池村、王家村、白吉村、高峰村、庞东村、东山村、东峡村、石底村、底沟村。
泾河源镇位于泾源县:
泾源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最南端。总面积1431平方千米。总人口12万人(2006年)。全县辖3个镇、4个乡: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新民乡、兴盛乡、黄花乡、大湾乡。县人民政府驻香水镇。
-产业
地处陇东黄土高原西部,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河流密集,水量丰盈。年均降水量650.9毫米,年均气温5.8℃。矿藏有铜、铁、石炭岩、油页岩、白云岩、石英砂等。有泾平、泾华、泾什、泾隆公路。风景名胜有老龙潭、秋千架、凉天峡、香水峡、荷花苑、二龙河等,古迹有宋代石窟(古称延龄寺,相传是南宋名僧济公和尚修行之地)等。泾源县地处六盘山核心区,温润冰凉的自然条件有利于中药材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经普查统计,境内共有中药材资源530种,其中可做为临床药用的有377种。为了进一步壮大这一产业,泾源县按照“抓特色种植、调产业结构、促农民收入”的思路,利用和发挥区域地理气候优势,通过人工种植和野生驯化等方式积极引导和组织农民发展栽培中药材。目前,全县共建成中药材示范点5个,初步形成了以香水镇、泾河源镇、六盘山镇等地为中心的中药材基地,栽培面积累计达1.2万亩,其中2004年建立全县中药材基地5500亩,分布在全县四乡三镇,品种主要为水飞蓟、旱半夏、柴胡、王不留形、大力子、大黄、独活、有秦艽、党归、黄芪等品种,预计生产各类中药材360万公斤,年创收360万元。
香水镇米岗村作为全县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科技示范点,位于泾源县城北5公里,共有310户1249人,耕地面积3179亩,该村共种植中药材2300亩,户均7.6亩,预计年产各类中药材50万公斤,年创经济收入50万元,人均药材收入4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
-经济合作组织
为促进市场营销,全县共成立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9个,其中中药材种植协会5个,常年贩运药材人体户124个,形成中药材集散市场4个。主要做法和措施为:
一是成立羡慕加强药材协会进行市场动作,与宁夏启元药业,第二中药厂,宁夏科税兰天公司鉴定药材收购合同,建立“公司+协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负责产品的收购、销售、技术服务。
二是统一规划、规模发展,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财政、农牧、扶贫等部门的药材项目资金-使用,集中管理,作大作强药材产业。
三是建立种苗繁育基地,提高大田种植质量和产量,发展的目标是建立香水镇万亩中药材基地,使更多的农户从中受益。
凉殿峡遗址
凉殿峡遗址位于固原市泾原县泾河源镇,年代为蒙元。2005年9月15日,凉殿峡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北宋,名白岩河镇,以石色青白得名,后讹为白面,乡因此名。
1949年,置白面乡。
1958年,与东峡、新民2乡并建泾河源公社。
1983年,改置泾河源乡。
1984年2月,泾河源人民公社改为泾河源乡。
1990年,原泾河源乡分设为白面镇和东峡乡。
2003年5月,泾源县行政区划调整为4乡3镇,东峡乡、白面镇合并为泾河源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