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百福司镇被命名为2021-2023年度湖北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摆手舞)。
2021年10月,百福司镇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土家族摆手舞)。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百福司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4年7月,百福司镇被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委确定为全国重点镇。
来凤县百福司镇位于湖北省恩施州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之地,东与湖南龙山县接壤,西与重庆酉阳县毗邻,素有“一脚踏三省”之称。地跨东经109°07′至109°21′,北纬29°04′至29°07′,全镇国土面积184.13平方公里,南北长20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酉水河由北向南穿镇而过,怯道河从西向东横贯全镇,两水系于百福司集镇相汇,再向东流入重庆酉阳县境内。两水之上,架四座石拱桥连接鄂、湘、渝。酉水乘船可达湘、渝,公路可直通黔、蜀,水陆交通方便。
百福司镇历史悠久。据康熙《卯洞司志》载,自唐、宋迄元,世授宣抚使,镇守边夷,几百年来承袭土司制度,至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土司制度,设智乐里(漫水司)、勇敬里(百户司)和仁育里(卯峒司)。后,因“户”与“福”谐音,且取福有吉祥之意,改百户司为百福司。百福司又名卯洞,因此地有一天然伏流洞,酉水伏流200余米,从洞口相望,可见卯时光亮,故名曰“卯洞”。建国初期,设卯洞区,下辖13个乡;1958年10月撤卯洞区,设卯洞公社,下辖11个管理区;1984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县辖镇,定名百福司镇,下辖6个乡(1997年改设管理区,2003年撤销)。
百福司镇属二高山地区,平坝与山地面积比为1:7。地势西高东低,峻岭重叠,沟壑纵横。全镇平均海拔389米,最高海拔1127米,最低海拔339.90米。
百福司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阳光充足。年日照时数1260小时,无霜期269天,年平均降雨量1494毫米,年平均气温16.8℃至18.5℃。
农作物以水稻、玉米、薯类为主,林业和土特产以松、杉、油桐、花生、中药材等较好,其中“金丝桐油”闻名中外,1958年,政务院总理-亲笔题写并授予“金丝桐油,名冠全球”锦旗。
百福司镇是土家族的聚居地。彭、田、向氏等土家族人世居其地,为恩施州土家族居住最集中之地,民风民俗浓厚淳朴。好客、朴实、勤劳的土家山民世代传承,凝结了深厚的民族文化、习俗底蕴,有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土家人熏大块腊肉,吃鼎罐饭,饮包谷酒,喝油茶汤,跳摆手舞,盖土花被,住吊脚楼,是酉水流域土家族保留风俗习惯最为完整的地方。民间工艺以纺织“西兰卡普”和竹篾编扎最为著称。
舍米湖摆手堂
舍米湖摆手堂位于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乡舍米湖土家山寨。摆手堂是土家族用于祭祀祖先和庆祝丰收的场所。来凤县摆手堂现存3处,最大最完整的是舍米湖摆手堂。此堂占地500余平方米,呈长方形,周围石墙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