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天山口镇”系汉语,以东西两座对峙的腾格尔乌拉(天山)之间的山口命名。1930年,属于天山设治局第一区天山口。1946年8月,建天山口区时,因所处地理位置为东西两座对峙的腾格尔乌拉(天山)之间的山口处,取名天山口区。1958年11月,改建天山口人民公社。1984年2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苏木、乡、镇政权时改建镇,命名镇时沿用了原人民公社地名“天山口”,故取名天山口镇。
天山口镇位于阿鲁科尔沁旗南部,镇政府所在地新风村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15公里,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建制镇,天山口镇东与绍根镇、塞罕塔拉苏木接壤,西与巴拉奇如德苏木、天山镇相连,南与绍根镇交界,北与天山镇毗邻,是全旗距旗政府所在地天山镇最近的乡镇之一。
镇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303国道、天新线、天巴线纵贯南北,集通铁路穿镇而过,是联系南部苏木乡镇、连接天山镇与绍根工业园区的重要通道。镇内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齐全,通信、电信网络发达,全镇有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和完全小学1所,卫生院2所,卫生服务室遍布全镇各个自然村,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2028部,移动、网通、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镇。全镇总土地面积7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7.2万亩,水浇地面积5.2万亩,坡耕地面积22万亩,累计退耕还林(草)面积6.7万亩;全镇现有林地面积12.3万亩,其中用材林1.85万亩。
全镇辖27个行政村、38个自然村,有农业户9105户,农业人口3.47万人。全镇的肉羊存栏达87400只,其中:绵羊48150只,山羊39250只,肉羊养殖专业村8个,建设棚圈510处,19700平方米。新建羊业公司一处,完成肉羊改良13920只,新建蒙牛公司机械化奶站一处,肉牛、奶牛养殖总头数发展到1000头;肉鸡养殖小区饲养规模年均4批次40万只。全镇地域呈长方形,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33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属半山半川地区,全镇最高峰东天山海拔685米,像一座天然屏障巍然屹立在镇政府驻地新风村东北方5公里处,翘首与西天山对峙,欧沐沦河贯穿全境,建有宏伟、红旗、天海三座拦河闸,沿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全镇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高,现有配套农田机电井487眼,是全旗主要产粮区。
全镇金属、非金属矿藏丰富,据地质部门勘测,金属矿点主要有-罕山银铅矿点,非金属矿点包括莹石、玛瑙石、大理石及建筑碴石矿点遍布全镇,开发潜力巨大。目前,全镇共有个体私营企业216家,其中碴石企业10家,砖厂2家,膨润土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
2006年,镇党委、政府将带领全镇人民,围绕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民快速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发挥本地资源和地域优势,重点围绕“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十大项目基地”。
历史沿革:
清代至民国初期,归属巴拉奇如德区。
1926年,归于天山设治局管辖。
1930年,属于天山设治局第一区天山口。
1946年8月,建天山口区,辖18个行政村。
1948年,将达拉罕行政村划给巴拉奇如德努图克(区),至1949年末辖9个行政村,35个自然村。
1956年6月,改建天山口乡并分建平安乡,金星乡。
1958年11月,天山口乡、平安乡,金星乡合并建天山口人民公社。
1963年,天山口公社分建白城子公社。
1984年2月,天山口公社改建天山口镇,并分建平安地乡。
2001年9月,平安地乡,天山口镇合并建天山口镇。
2006年2月,白城子乡,天山口镇合并建天山口镇,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