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巴彦花”系蒙古语,意为富饶的山包。1946年建区时,以原所属巴彦花(村)名命名为白音花区。1956年,改建“五一”乡。1958年,建白音花公社。1979年,按正音更名为巴彦花公社,1984年2月,改变“政社合一”的体制,设立苏木、乡、镇政权时,巴彦花公社改建巴彦花乡。1988年,巴彦花乡改建巴彦花镇。故取名“巴彦花镇”。
美丽富饶的巴彦花镇位于赤峰市阿旗西北,其政府所在地距天山镇45公里,与巴林左旗接壤,是阿旗西北重镇,由原道伦百姓乡、原东沙布台乡、原巴彦花镇经2000年、2005年机构改革合并而成。全镇总土地面积75.2万亩,其中耕地16.86万亩,水浇地7.5万亩。总人口2.4万人,其中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1.3万人。所辖22个行政村,有党员986人,党支部29个。六月末牲畜存栏18万头(只),其中小畜存栏12.67万只。经济发展以农牧业为支柱产业,第二、三产业协调发展。2005年全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272元。这里人民富裕,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文化底蕴。
这里环境优美、资源丰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全镇有林地面积达31.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2%,以山杏、柞树为主的天然次生林24.8万亩,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起到巨大的作用。在镇西北的以西沙布台西沟为中心的西沙布台自然保护区2002年晋级为市级自然保护区,随着封山禁牧和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全镇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植被茂盛,有上千种野生植物和马鹿、狍子、野猪、野鸡等近百种珍稀野生动物。巴彦花镇有初步探明储量丰富的煤田,有赤铁矿、铅锌矿、石英矿、云母矿等十几种珍稀矿种,有响誉全旗的白音花“五.一”水库水上乐园和依托水库渠系配套开发的五一村500亩水稻种植项目,有对糖尿病具有一定疗效且储量丰富的神奇矿泉水,有位列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宝山辽代古墓壁画。在全镇形成了以煤矿、铁矿、铅锌矿为主的矿业综合开发项目和以“五.一”水库、西沙布台市级自然保护区、宝山古墓壁画为旅游观光点的生态旅游项目。2003年在旗纪委的大力协助下,依托天然柞树资源开发柞树养蚕、梅花鹿养殖项目,通过合理规划项目发展规模,对生态进行保护性开发,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现在全镇养蚕规模达到2万亩,养鹿头数达到300头,这两个项目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潜力还具有较强的观赏价值。齐头并进,农牧业产业协调发展。近年来,巴彦花镇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历史沿革:
清代归属坤都苏木,民国时期建白音花区。
1946年,建白音花区。
1953年,分建道伦百姓农场。
1956年,撤销白音花区,建五一乡。
1958年,五一乡、道伦百姓农场合并建白音花公社。
1960年,从白音花公社分建白音花农场,后更名为道伦百姓农场。
1979年,按正音更名为巴彦花公社。
1984年,巴彦花公社改建巴彦花乡,并分建东沙布尔台乡。
1988年,巴彦花乡改建巴彦花镇。
2001年,道伦百姓乡整建制并入巴彦花镇(原国营道伦百姓农场体制不变)。
2006年,东沙布尔台乡整建制并入巴彦花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