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地处岱山岛北岸半圆形港湾东角,三面环山,北面濒海,沿岸有沙滩,故名。
2021年1月,浙江省关注森林组织委员会命名东沙镇为“2020年度浙江省森林城镇”。
2020年7月,全国爱卫会命名东沙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2019年12月,东沙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2014年2月,东沙镇入选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2012年12月,环境保护部授予东沙镇2010—2011年度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
2011年12月,东沙镇上榜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
东沙镇位于岱山岛西北端,北濒岱衢洋,东邻岱东镇,南与高亭、岱西两镇接壤。最大海湾由西沙角、念母岙、沙河口自西而东环列,至山渚头岬角形成半圈状。镇区座落-湾东角--史称"东沙角",镇由此得名。境内有东垦山、大寨子山、小寨子山等岛屿。总面积23.46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气候冬暖夏凉。全镇辖东沙、桥头、念母、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东沙捕捞队,宫门、书院、泥峙、余金、江窑、江窑湖、司基7个行政村。2003年末有居民9000户,总人口20268人,其中非农户口3208户,6712人。镇政府驻地宫门,距县城9公里。历史沿革东沙镇历史悠久。境内位于念母的北畚斗新石器文化遗址表明3000-4000年前东沙已有居民生息。相传2000多年前秦方士徐福为始皇求长生不死药,曾由东沙角山嘴头上岸,涉足蓬莱山(岱山古称)。五代时,山嘴头已为高丽朝贡船舶休憩之地。宋元丰元年(1078年),东沙属蓬莱乡(唐时起为岱山乡名)。明废昌国县为乡,东沙属昌国乡。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建置定海县,乡以下设图、岙,东沙属蓬莱乡念母涂岙。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乡以下改为庄,东沙属岱二庄。清光绪《定海厅志》始称东沙角镇。清宣统二年(1910年)岱山建置为镇,东沙属岱山镇。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东沙始建为镇。1939年日寇入东沙,设立"自治会",内称"东沙特别市"。1949年建立翁洲县,列为甲级镇。1950年5月岱山解放后,隶属定海县岱衢区,建立建制镇。1953年至1955年为岱山县政府驻地,称直辖镇。1958年10月改镇为东沙人民公社。1962年6月,复称东沙镇。2003年12月8日,行政区域进行调整,撤销原东沙镇建制,与泥峙镇、高亭镇司基村合并成立新东沙镇。
东沙菜市场旧址
东沙菜市场旧址位于岱山县东沙镇东沙社区沿河路17号。古代位于岱山北部的岱衢洋大黄鱼资源丰富,江、浙、闽等地渔民纷纷来此捕捞大黄鱼,东沙角渔船云集形成渔港。随着渔业的兴起,召来四方居民和百作工
东沙海产加工作坊
沙海产品加工作坊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东沙镇东沙社区解放路147~149号内,作坊主体遗存为落地桶,落地桶是岱山腌制大黄鱼咸黄鱼鲞(俗称“三刀头”)的专用器具,本地俗称“桶口”。原先数量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