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高良镇因镇人民政府驻高良村而得名。
2020年8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第二批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名单,高良镇榜上有名(巴戟天)。
高良镇位于德庆县中部,距广州190公里,交通便利,镇内公路四通八达。全镇总面积300平方公里,镇有23个村委会,244个自然村,6687户,农业人口2.88万人。有山地面积36万亩,耕地面积2.3万亩,是一个典型山的山区镇。
高良镇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巴戟、肉桂、青梅、松脂已成为本镇四大农林特产资源。现在全镇已建立了巴戟基地3.2万亩,年产巴戟3800吨;肉桂基地10万亩,年产肉桂2500吨;青梅、白榄基地3万亩,年产青梅、白榄3000吨;松脂基地25万亩(成熟林15万亩),年产松脂1200吨。目前,本镇正着力按高标准建设好"五大生产基地"和"三条农业绿色走廊",使其成为具有本镇特色的农业产业,促进本镇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另外,水力资源丰富,有可供开发的水力资源550千瓦,现建有11座小水电站,装机容量达1000千瓦,年发电量达400万度。工业以开发利用本地资源为主,依靠科技进步,抓资金促生产,抓管理创效益,促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镇现有工企业1428家(含村级以下),其中集体226家,个体1162家,主要有凉果加工、瓷沙开展、木材加工,桂皮加工、桂油生产、水力发电等。近年来,高良镇加大"双引进"的工作力度,坚持"让利求发展"的原则,以一系列优惠让利措施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置业。近几年,共引资资金1500万元,兴办工厂企业。其中超过100万元的有东升食品有限公司、木雕工艺厂、桂油厂、桂皮厂、瓷沙场等10多个企业。东升食品厂还成为市龙头企业。高良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发扩镇,朝着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目标迈进,短短的几年时间,把圩镇由原来1.4平方公里,延伸增加到3平方公里。目前,各项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得到了完善,现代化的街灯、供水、通讯、有线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镇容镇貌焕然一新,为外来投资提供了优良的环境。
工艺厂、桂油厂、桂皮厂、瓷沙场等10多个企业。东升食品厂还成为市龙头企业。
高良镇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开发扩镇,朝着建设现代化"小城镇"目标迈进,短短的几年时间,把圩镇由原来1.4平方公里,延伸增加到3平方公里。
德庆“二·二八”武装起义战斗旧址(罗阳李光裕堂)
罗阳李光裕堂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据村中老人回忆,光裕堂是在民国22年(1933年)由罗阳村人李宝霖兴建。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共德庆地方组织主要负责人陈家志的领导下,在“为建立人
罗阳抗日战斗旧址(罗阳炮楼)
罗阳炮楼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1944年,日军打通大陆交通线,实施湘桂会战第二期西进作战计划,驻守在广东的日军第23军22师团和104师团以及海军第二遣华舰队,分三路沿西江水陆
德庆大寨乡农民协会旧址
德庆大寨乡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大寨村。1925年5月1日至9日,在广州召开广东省第一次农民代表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广东省农民协会执行委员会。当时,德庆县派出青年知识分子、
光裕堂
光裕堂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罗阳村。2011年德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据村中老人回忆,光裕堂是民国22年(1933年)由罗阳村人李宝霖兴建,1944年11月,抗日自卫中队曾以
中共德庆三河支部旧址
中共德庆三河支部旧址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高良镇太平田村。中共三河支部在党的路线指引下,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在领导人民开展“抗山捐”斗争中,经受了严峻考验,锻炼了党员,提高了山区农民的觉
历史沿革: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高良镇境域属第一区。
1950年1月,属第二区。
1953年,改为第六区。
1958年10月,与马圩、官圩、沙旁等乡联合成立红旗公社。
1959年,成立高良公社。
1983年,改称高良区。
1986年,高良区改高良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