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村基本资料

罗山村介绍

罗山,位于绥安镇北部,距县城2.5公里,东北有罗辉山,海拔413米,为绥安镇与赤土乡的分水岭,东南有东罗山,海拔293米,为绥安镇与万安农场的山界,北有水磨岭及慈云岭为长桥镇甘棠村交界,西北有后堵山(大峰山)海拔409米,南邻绥北社区打石山。

全村耕地面积2450亩,其中水田1400亩,农地1050亩。有林地面积11000亩,果树地面积510亩。

有838户,人口2985人,其中60岁以上有344人,90岁以上占14人。

【政区沿革】

罗山,明清时代属在坊(县治所在地及近郊在坊)罗山保,民国29年为北岭乡罗山保,民国32年,罗山保与北岭保合并为罗北保,属绥安管辖,解放初期划为第一区(城关区)罗山乡,1956年10月改属石榴区罗山乡,1958年3月改属霞潭乡管辖,1958年9月划为城关公社罗山大队,1984年9月改为城关乡罗山村,1988年5月城关乡并入绥安镇、罗山村随属绥安镇管辖,村辖罗山大社,田仔、铺后、枫厝、大埔、瓦、大路塔、东箩八个自然村,分设12个村民小组。

【姓氏源流】

罗山大社:257户、880人,其中朱姓氏212户、628人,其“朱氏族谱”载祖源系以南宋理学家朱熹为始祖,朱熹裔孙孙朱国兴由龙海市镇海移居漳浦罗山,罗山本是吴姓聚居地,朱国兴入赘罗山吴员外为婿,后来罗山吴氏向别处传衍发展,朱国兴则成为罗山大社开基祖,后裔分衍铺后、田仔、枫厝、大埔、瓦、凹仔顶和县城南郊的鸽仔田朱厝(已无社),还传裔于广东揭阳县桂岭乡大岭村,以及台湾、南洋等,罗山有朱氏祠堂“沛国堂”。

陈姓20户、112人,源来自县城绥南水门;

张姓6户、25人,源来自云霄县火田;

蔡姓3户、16人,源来自卫星后路社;

林姓6户、32人,源来自绥北北门兜;

许姓4户、29人,源来自浙江温州

薛姓2户、11人,源来自石榴镇东山村;

黄姓5户、23人,源来自广东曲溪;

杨姓1户、4人,源来自油车村;

东箩社:115户、428人,其中林姓78户、266人,祖源来自县城北街分衍传入。称“浦北林氏”,明成化间宁府长史林埙的后裔及族亲,林埙之祖属军藉,自莆田传入漳浦县城北街。

张姓26户、115人,祖源为陈元光部将张伯纪的后裔由溪南中营传入;

蔡姓10户、42人,祖源来自云霄和平乡;

杨姓1户、5人,源来自油车社。

大路塔社:105户、367人,其中薛姓98户、339人,祖源由石榴东山村大路社传入,始祖于明代从长泰县山重传入,大路塔有薛氏祠堂(已废)。

朱姓3户、12人,源由罗山大社传入;

黄姓3户、12人,源由杜浔镇徐坎村传入;

林姓1户、4人,源由长桥镇甘棠社迁入。

大埔社:68户、240人,林姓3户、20人,源来自杜浔;

朱姓65户、220人,源来自罗山大社。

枫厝社:65户、240人,郑姓6户、24人,源来自广东饶平;

郭姓2户、9人,源来自大洞社;

朱姓57户、207人,祖源来自罗山大社;

铺后社:91户、345人,其中商姓2户、9人,源来自大南坂、上埔村。

李姓2户、11人,源来自广东揭阳;

汤姓6户、23人,源来自云霄县四都;

林姓5户、24人,源来自万安场西垅;

许姓1户、5人,祖源来自罗山大社。

田仔社:75户、270人,其中柯姓3户、16人,源来自绥北北街;

胡姓1户、4人,源来自辕门社区塔顶社(胡金);

阮姓2户、10人,源来自长桥镇溪内村;

陈姓3户、17人,源来自赤湖镇;

朱姓66户、223人,祖源来自罗山社。

瓦社:63户、220人,其中陈姓2户、11人,源来自旧镇竹屿。

林姓2户、10人,源来自绥北、北门兜;

黄姓2户、8人,源来自官浔;

杨姓1户、4人,源来自油车社;

朱姓56户、187人,祖源来自罗山大社。

【经济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调整了农业产业结构,农工商各行业迅速发展,致力于发展多种经营。

村民的主要农产品有稻谷、蕃薯、花生、黄豆、蔬菜等作物及荔枝、龙眼、桃、李、枇杷、杨梅、柑桔、香蕉等水果。

有养猪户55户,养牛户5户,养鸡鸭户12户,淡水养鱼21户,面积433亩。

有建筑队22组160人,担石2组,室内装簧11组54人,电焊6人,钉模板6组23人,捆钢筋8组46人,修理店3家。

有营运货车31部,农用车20部,手扶5部,挖掘机4部,有小车36辆,摩托车1160辆。

有民营服装加工厂1家,机砖厂1家,经商开店60家。

富余劳力,出外县务工者160人,本县内务工者480人,劳务费收入1200万元。2012年粮食产量640吨,蔬菜产量449吨,水果产量540吨,水产品产量461吨,生猪出栏910头,鸡鸭出栏2650只,年人均纯收入8550元。

【基础设施】

村部:在丰都庙边,建于1991年,建筑面积596平方米。

学校:在丰都庙处,罗山小学1996年重建,校园面积43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90平方米,(教室楼)6个班室,学生204人,教师13人,1997年经县主管部门两基验收达标。

老人活动场所:设在罗山新村(原粉笔厂),2012年成立罗山村老人协会,入会人数344人。

医疗卫生:经县卫生主管部门批准,于1963年设立村卫生室一间,医技3人。2006年村民参于“新农合”,现参合率已达100%。

电力供应设备:1978年开通县电力公司,现用电户达100%,村民拥有电冰箱460部,洗衣机210部,空调器76台,其他电风扇、电饭煲、电热器、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基本普及,厨房燃料、以液化汽及电为主,用柴禾作燃料占少数。

生活饮用水:2011年开通县自来水公司,现在已普及。

桥梁建筑:2008年建铺后桥一座,长10米,宽4.5米,2009年建高厝下桥一座,长21米,宽6米,共投资100多万元。

文化体育设施:2012年在老人活动中心建一块篮球场510平方米。

通讯、电视:有电话机417部,手机1440部,电视机710台。

水利设施:1956年5月建水磨岭水库,可库容水量239万立方米,1964年10月建卫星水库,可库容水量63万立方米,以上两座水库可灌溉城郊农田3千多亩。

村道建设:2006年建一条至高厝下通罗山各自然村村道4公里,2008年至2010年建一条田仔直通水磨岭水库及大洞场水泥路2.5公里,合计6.5公里,总投资370多万元。

罗山二景

〈一〉“鹤岭秋声”是古漳浦十大胜景之一,水磨岭位于县城北约5公里的罗山岭,峡谷间有一条闽粤古驿道,长约15公里,险峻陡峭铺有石台阶,古时因乡民利用峡谷湍流建水磨而冠名,水磨岭又名鹤岭,因古时常有白鹤在此栖息而得名。

水磨岭东面靠东罗岩,西面连接大峰山。这里群山连锦,山峦起伏,海拔410多米,满目青山,郁郁葱葱,青山碧秀,环境优美,可称为县城的“后游乐场”,是人们休闲、度假、游乐的好去处。

水磨岭风景蕴藏着许多名胜古迹,有始建于南宋的“白鹤岭亭”。元、明、清文人墨客的诗赋题刻,明僧宋源捐修“白鹤岭亭”的碑记,明工部尚书朱天球撰写的《奠龙脉石碑记》,户、工部侍郎卢信祯篆额。云南布政、湖陕二省提学薛士彦书丹,漳浦县令许赋等人捐修漳浦古道的碑记,还有“慈恩亭”和朱熹题写的“朱侯遗爱去思碑”等,另有多处古摩崖石刻。在水磨岭南面下半坡的古道边,还可见古代乡民构筑的水磨遗迹和遗物。

〈二〉“东罗旭日”是古漳浦十大胜景之一,位于县城东北面的东罗山,东罗岩寺庙系元僧如海始建,以天然石棚构凿成庵,明嘉靖年间王成重建二进三开间,80年代重修。

“东罗旭日”,第当旭日东升,霞光万丈,云气缭绕,石棚口呈五彩缤纷,蔚为奇观。

山顶有众多的奇岩怪石,特别是由三块巨石构成的“东罗神龟”。有“曙光洞”,“卧相洞”和多处天然石棚,大者可容百人。

寺边古井,清泉甘冽,寺后有“卫云堡”遗址,还有似形冠名的“仙枕石”,“雷劈石”等,寺周边有参天古树覆盖的登山石阶,曲径通幽。寺边有棵五百多年的金钟荔枝,傲然挺拔,周边有明、清摩崖石刻,石碑及寺僧如海基塔等文物古迹数十处。

东罗岩唱和题咏碑刻有明代八位学者唱和诗,其中一首:

“北郊东迤一名山,占尽风头云护关,翠壁丹崖岭胜概,奇花芳草题幽闲,洞泉玉印挹伸远,石室苔深匝地玫王,登玩方知天造化,蓬莱仿佛在人间”。

【祠堂】

罗山朱氏沛国堂:位于罗山大社村中,始建于明代,1904年重修,后因自然因素影响,年久失修而损毁倒塌,但部分柱础和石条台阶保存完好。2005年,朱姓后裔根据原有的建筑风格,在其旧址原有的地基上进行重建,工程2007年竣工,祠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240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大门门厅,天井庑廊,正堂组成,悬山顶,三山式屋面,剪瓷雕燕尾脊,祠堂正面明间内凹作塌寿式大门,两侧开小门,面阔三间,进深三柱,抬梁木结构,七架梁,大通作瓜形童柱,二通用宝相花形座斗,扁鼓形乳钉纹柱础,花岗岩圆石柱,正堂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木结构,明间正中悬挂“朱氏宗祠”匾,全建筑施以大红大绿彩。

铺后朱氏祠堂:位于铺石社中,现有建筑为清代,坐西朝东,面积74平方米,面阔11.2米,深15.5米。祠堂由门厅、天井、正堂组成、夯土墙体、硬山顶。门厅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券顶,次间用木构件隔墙,双向斜顶,天井无庑廊,正堂明间两边木屏风,九檩前后廊,从左至右祀文状元,佛祖观音,次间门枢木质,均有隔层。据传为朱熹裔孙朱国兴入赘吴员外为婿,后来吴姓向别处发展,朱国兴则成为罗山大社开基祖,铺后祠堂又由罗山大队分出。

祠堂曾用为称“私塾”,称“大学”。

【庙宇寺观】

丰都庙:位于罗山社村头,始建于明代,清光绪年间,民国十四年及1993年三次重修,座北朝南,建筑面积234平方米。土木结构,夯土墙,悬山顶,由前殿,天井庑廊,正殿组成,前殿前轩开龙虎门,正面作凹窝式,次间青石镂空螭虎窗,两侧方形门墩。五檩抬梁式,单进三开间。明间正上方挂着三拜公塑像。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扁鼓形柱础,圆石柱承重,九檩前后双步廊式,保存在光绪五年(1879年)重修悬木对联:“屏障绵延虎龙盘踞开北府,梁旗竞崎鹤鸣风趋镇丰都”及民国九年(1920年)重修时的壁画。正殿悬“北府丰都庙”匾,奉祀丰都大帝其六大元帅分别立于左右两侧,左侧庑廊祀注生娘娘及观音,右侧配配祀0神伽蓝尊王,原有右厢房,已废,主座保存完整。

【古址文物遗址】

东罗岩:位于东罗山上,元代始于山林建有寺庙,明代正统间重兴,现存东罗寺为明代弘治年间重建,近年重建为水泥结构,庙周围存有历代石刻多处。一、位于寺大石上,为明正统元年(1436年)刻:楷书,作一长方形框,中竖刻“南无阿弥陀佛”,下刻莲花,框边分刻二行:普圣四恩三有同在达至上菩提,大明正统丙辰年月日住僧大宓立,下刻五绝一首: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恼,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通刻高250厘米,宽120厘米。二、位顶峰巨石,竖刻“南无阿弥陀佛”金刻高约300厘米。三、位于石室中,竖刻隶书“白云”二字,全刻高80厘米,宽50厘米,仅存碑额“重修白云岩碑”正文风化,无法辩认。五、东罗岩唱和题咏碑立于寺左侧,为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县吴云刻乃文吴晋民等八人同游东罗的唱和诗碑刻,均为七律八句,碑高180厘米,宽80厘米,东罗岩在明代以东罗旭日列为漳浦八景之一。

1985年12月浦政(85)第511号公布为第三批县级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整座山、石、树及白云庵。

【古迹】

古驿道:大洞社边古岭路是从前漳浦通漳州的驿路,经无数脚板长年累月的磨踏,岭路石板十分光滑,有的甚至凹入,路边尚有多处,明代石刻,今列入县级文物保护。

白鹤岭亭:俗称“大洞亭”驿路上供行人休息的凉亭,始建于元、明代重建,今利用为水库管养处尚存石匾一个,两面分别镌“东山重谢”,北斗瞻韩。

慈恩亭:在大洞社北面一公里处,慈恩岭(又名不孝岭)上,也是供间人休息的凉亭,后面为慈恩庵今只存残迹。

水磨岭亭:位于罗山村北侧水磨岭下,原闽粤古道上,始建于元代。

白云庵:在东罗山,浦人称东罗岩,即浦邑八景“东罗旭日”之地,庙宇为元代僧如海所建,明嘉靖年间,邑人王成重修,庙旁有明代弘治年间漳浦县令吴云镌立的诗碑。山上有左右两石洞,左高丈许,深广倍之,右高丈五,深广亦倍,可坐数十人,还有古代石刻数处,1992年初开始修建,当年年底竣工,庙宇修饰一新。

水磨岭亭:位于罗山村北侧水磨岭下,原闽粤古道上,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亭西向、方形四柱,宽3米,深2.5米,平板顶,四角上翘,横枋刻“邑侯王公补造山脉功德碑”,亭中碑石高2.79米,宽1米。纪念县令王猷修筑道路功德。由明万历初南,礼部尚书朱天球撰文,户工部侍郎卢维祯篆额,湖陕提学薛士彦书丹,碑文因历久已风化不清。

1992年5月清政(1992)综089号公布为县第五批文物保护。

保护范围:亭方圆50米内和六处石刻,不得进行采石建筑。

东罗岩墓塔:位于东罗山村东罗山上,清代该墓塔,以辉绿岩石构筑,总高1.47米,由塔座、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身之上的石构件堆叠于塔座之上,可移动,塔座由上下二级组成,上覆盖式,沿高0.15米,下沿呈六边形,每边长0.70米,沿高010米,塔座长1.40米,塔身置于塔座之上,占据墓塔的主体部分,呈圆柱形直径0.80米,高0.7米,塔身之间有一长0.46米,宽0.20米的长方形,凹刻面,原刻有“清道光午年三宝佛祖……等字。”现已模糊不清,难以辩认。塔高三沿,从下往上依次变短,最下沿高0.20米,中间沿高0.15米,最上沿高0.17米,呈葫芦形,该墓塔,现已和附近的“卫云堡”、“白云寺”等构成东罗山上的文物景观群,见证历史,供人观赏。

云卫堡:位于罗山村东南侧的东罗山上,山顶有巨石为盖,形成天然的石棚,古人略加构筑为室,石室中有天然山洞,当地人以此筑堡,以防御寇,堡以乱石或条石砌筑,城垛为三合土夯筑,绕山顶一周,或利用原始巨石构筑,呈不规则圆形,于北侧筑堡门,条石构筑,原来有城楼,门上刻“卫云堡”三字,堡下为白云岩寺。

水磨岭石刻:位于罗山村水磨岭水库坝下的闽粤古驿,道旁,石刻共六处:一、明万历十年(1582年)为县令朱廷益离任立“朱公遗爱去思碑”,刻于一斜平的岩面上,外刻长柜轴状,高1.50米。二、“薛萝深处”,刻于水库大坝前石崖高处,长约1.20米,高0.50米,有款字已斑剥不清。三、“南无阿弥陀佛”,分二行刻于路边石上,高0.80米,宽0.50米。四、“荡平岭路”刻于路边崖面上,上刻“隆庆四年季文”,下刻“士民颂立”。右刻“浦邑侯父母许公”,左刻“大方伯石冈陈公,右方伯印东王公,大伯诚斋林公”,全刻长约2.0米,高1.0米,为漳浦县令许试立。许试、祁门人,举人出身,明隆庆三年任。五、位于水库坝下岩面上,作一石框,下刻碑,刻字风化不清,全刻高约0.80米,宽约0.60米。六、位于大坝管理站边,为一石匾,正面刻“东山重谢”,背刻“北斗瞻韩”均为行书。

1992年5月浦政(1992)综089号公布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亭方圆50米内和六处石记得,不得进行采石和建筑。

罗山铺后民居:位于铺后社25号,清代中期朱氏族人所建,朝南偏东,建筑面积306.9平方米,面阔18.6米,深16.5米,为夯土墙构筑,小楼外墙由其后裔重修改石墙,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天井、棒头和一座二层小楼,重檐歇山顶,燕尾脊式,梁架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基本上都是采用石棂窗,门厅明间正面中设大门,后面两边设左右偏门,通往天井、两侧开小门通左右次间,次间开小门通歇间,明间,次间采用木隔墙,天井两侧设左右榉头,两层的小楼作主人的卧室,面阔五间,一层明间中开大门,两侧开小门通左右次间,中间设屏风,顺后墙设一木楼梯通往楼上,低层内外墙由三层条石砌筑,其它墙体部分则是由三合土夯筑,小楼二层采用木地板铺设,明间为穿斗式构架,十一檩带前廊,现走廊已废,没有重修,前廊斗拱为一斗三升式。

罗山村大部分姓朱,铺后社朱姓是由罗山社分衍而来,罗山大社有三座房子被当地居民称为“虎落山”,朱氏民居就是其中一座。

【古代人物】

薛士彦:罗山大路塔人,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进士,历官南京兵部方司主事,陕西佥事,提督学政,湖广副使,广西左布政使,湖南、云南左布政使等职,世称“薛布政”。

【百年古树】

罗山大社:古榕树四株

罗山大社:古樟树1株

东罗社:古榕树2株

大路塔社:古榕树1株

大路塔社:古榕树3株

【英模】

刘合德:罗山三队,1965年荣获省先进模范

【新中国人物】

张其乐:漳浦县计生局长

朱明德:中西林场-

朱荣周:赤土乡党委副书记

朱春仁:绥安镇武装部长、党委常委

朱志平:漳浦县建设局副局长、自来水公司经理

朱其龙:漳浦县矿管局局长

朱智信:盘陀镇副镇长

林炎镇:漳浦县-副主任科员

朱藏:漳州市保密局局长

朱跃麟:汕头市武警副团

朱茂新:漳浦县医院副主任医师

杨亚环:漳浦县医院主任护士长

朱阳河:运动健将、最高奖国际帆船第一名

朱明治:漳浦县经贸局科长

陈文峰:北京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韩雯雯:北京冠捷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

罗山

中学高级教师:

朱士波

中学一级教师:

朱文字、朱俊祥、朱团结、朱辉龙、朱秀萍、薛炳辉

小学高级教师:

张建民、许宝凤、朱建生

罗山村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