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下村基本资料

刘下村介绍

2020年1月,漳州市农业农村局认定刘下村为漳州市2019年度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杨梅)。

刘下村位于前亭镇北部。北与文山村相邻,并隔风柜斗岭与龙海市港尾镇东坑村交界,西与白竹湖农场文溪社相邻,西南隔龟山、石过陂水库与马坪镇仙都村交界,南面、东面与白竹湖农场白竹湖作业区相邻,东北面与顶埕村毗邻。源自蒙界山(风柜斗岭的山峰)的新岭水溪流过村境,上郑、墩上、老寮、炉前、辕门、油车、洋尾、过安等自然村都在溪边,溪水汇入石过陂水库,洪水期水位可涨到刘下和峨山坪自然村边,县道港佛线将该村分成东西两半,自风柜斗岭于1998年降坡扩建拓宽改造后,交通十分便利,距厦门对岸的屿仔尾和漳州港都15公里,距后石电厂11公里,距厦门大学漳州分校10公里。每天都有通往漳州、漳州港、厦门、漳浦县城的班车,陆路交通发达。

【村落与民居】村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辖刘下、洋尾、峨山坪、辕门、炉前、油车、老寮、墩上、上郑、白银树、刘坑、过安12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

【历史沿革】楼下,宋朝隶属漳浦县二十三都(辖今漳浦县前亭镇全境、佛昙镇整美村、白竹湖农场全境、龙海市港尾镇全境)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楼下村仍隶属漳浦郡二十三都,因闽海战乱,清廷下令漳浦县沿海各都、保弃土(界外),清代在今前亭镇辖域内设立后诞(注:今后亭)、姑垄、葛垄等保。至1665年康熙二十二年台湾平定,漳浦沿海各保开始恢复。

1700年清康熙三十九年,县以下设路,全县分设四个路,二十三都的各保隶属东路管辖,并重新编定保甲,以二十甲为一保。

1923年民国十二年,取消都的建制,统编为乡、镇、保、甲,设置外东区,区治设在佛昙,今前亭镇辖域内各乡、保隶属外东区。

1929年民国18年全县共设7个自治区,前亭隶属于第五自治区,又称外东区(辖佛昙、马坪、前亭一带),楼下保隶属于漳浦东路第五自治区(外东区)管辖。

1935年民国24年10月,漳浦县将原来7个自治区编并为5区,前亭隶属第三区(又称东区),辖今深土、赤湖、湖西、佛昙、马坪、前亭一带,区署设佛昙),实行保甲制度,在今前亭镇辖域内设文山、楼下(注:今刘下村)、亭林、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辖域)、霞美(注:今庄厝村)、桥仔头、江口、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过港、洛运、后内11保,分属楼下、前亭、江口三联保管辖。楼下保隶属漳浦第三区(东区)楼下联保管辖。

1940年民国29年撤销联保,将前亭联保、江口联保和楼下联保合并为前江乡,乡公所设在明末进士陈国器旧居,下辖十二个保:文山保、楼下保(注:今刘下村)、亭林保、前亭保(注:今大社村、圩仔村辖域)、霞美保(注:今庄厝村)、整尾保(注:今佛昙镇整美村)、后内保、桥仔头保、江口保、青沙保(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过港保、洛运保。楼下保隶属漳浦前江乡。1944年民国33年前江乡与林东乡(注:今林棣、东坂)及马坪乡合并为前坪乡,乡公所设在马坪,下辖:美锋、后康(注:今后糖村)、文庵、仙都、梧山、林棣、东坂、前亭(注:今大社村、圩仔村)、青沙(注:今田中央村、崎沙村辖域)、桥港(注:今桥仔头村、过港村辖域)、楼下(注:今刘下村、顶埕村辖域)、江口、庄厝、文山14保。楼下保隶属漳浦前坪乡管辖。

1949年9月23日,漳浦县解放,28日宣布漳浦县人民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初,建立佛昙区公所(后改第五区),辖佛昙及前亭各乡,楼下隶属佛昙五区楼下乡管辖(注:佛昙五区在前亭镇地方设前亭墟、楼下、江口、田中央、文山5乡)。

1950年10月,在今前亭镇地方设六个乡,前亭墟乡(管辖今大社村、圩仔村)、庄厝乡、楼下乡、江口乡、田中央乡、文山乡,属漳浦县第五区(址在今佛昙镇),废除保甲制度。各乡以贫雇农为主体的农会会员大会,以举手选举各乡乡长、副乡长。楼下隶属楼下乡管辖。

1956年10月,前亭墟乡与庄厝乡合并为前亭乡(管辖今大社、圩仔、庄厝),在今前亭镇地方共设四个乡:前亭乡(管辖今大社村、圩仔村、庄厝村,)、楼下乡(管辖今刘下村、文山村,)、江口乡、田中央乡。各乡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推选杨安道为楼下乡乡长、涂建留为楼下乡副乡长。

1957年2月设立三个乡,楼下隶属于楼下乡人民委员会管辖(副乡长许僚天),楼下乡人民委员会隶属漳浦县第五区管辖(区公所设在佛昙)。

1958年9月公社化,成立佛昙人民公社,设立前亭管理区(时前亭管理区下辖三个生产大队:大社、圩仔、庄厝)、桥港管理区、楼下管理区。楼下生产大队隶属于佛昙公社楼下管理区,楼下生产社改为生产大队。

1961年7月前亭管理区、桥港管理区、楼下管理区联合召开各阶层干部扩大会,酝酿撤销三个管理区成立前亭公社,并召开第三届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杨生仙为前亭公社社长,庄天来、庄德全为副会长。

1961年8月,正式撤销管理区,成立前亭人民公社,住址定在前亭墟,辖大社、墟仔、庄厝、洛运、田中央、桥仔头、过港、崎沙、江口、后蔡、刘下、顶埕、文山13个生产大队。楼下生产大队隶属漳浦县前亭公社管辖。

1984年9月,前亭公社改为前亭乡,13个生产大队更名为各自行政村委员会,隶属漳浦县前亭乡,楼下生产大队改为刘下村,由于闽南音笔误,将“楼下”写成“刘下”,一直沿用至今。

1992年2月,前亭乡改为前亭镇,刘下村隶属漳浦县前亭镇管辖。

2005年11月,前亭镇政府由圩仔村迁址大社村。

【陆地地形】刘下村,地形属丘陵地带,坡度较缓,地势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处于古代滨海晚第二纪基性火山喷发地带,所遗留的火山灰造成紫黑色的土壤,土质肥沃,有利于农林牧业的发展。

【经济状况及基本设施】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全村872户,人口2991人,外来人口约32人。全村劳动力1645人,其中外出经商打工约838人。

年末常用耕地面积3871.4亩(其中:水田1213亩、旱地2657亩、菜地1.4亩)、园地2711.5亩(其中果园1545.5亩、其它1166亩)、林地3041.6亩。主要种植水稻、甘薯、高粱、玉米、花生、果蔗、芝豆、二号豆、红玫瑰和蔬菜,蔬菜品种较多,呈多元化发展。果树主要有龙眼、荔枝、杨梅、桃、李,特别是杨梅、蔬菜全村已形成产、销基地。

创办于1938年的刘下小学,校园面积10372平方米,建筑面积2390平方米,现已经停办。兼并入田中央小学、江口小学。

县道港佛线将该村分成东西两半,自风柜斗岭于1998年降坡扩建拓宽改造后,交通十分便利,距厦门对岸的屿仔尾和漳州港都15公里,距后石电厂11公里,距厦门大学漳州分校10公里。每天都有通往漳州、漳州港、厦门、漳浦县城的班车,陆路交通发达。

【历史人物】刘下蔡姓开基于1127年宋建炎元年,祖源赤岭乡蔡坑,始祖蔡煜是赤岭乡蔡坑始祖著名理学家蔡元鼎(号蒙斋)十世孙。蔡元鼎,唐朝开漳刺史陈元光部下中垒校尉蔡长眉的后裔,初居云霄之西,于唐末乾符年间避乱迁居漳浦北境大帽山下,著名讲学,传裔蔡坑,又传裔漳州、漳浦几处地方。

洋尾社曾有吴姓聚居,称下厝吴,1583年明万历十一年,出进士吴华,历官太仆寺少卿、南京政通使,归休后居漳州,传裔漳州。父吴流川,赠太仆寺少卿,因而在漳州府城南街立“父子少卿”坊表。

吴长盛,吴华子,1609年万里三十七年举人。

下厝吴今仅存遗迹,现洋尾社为杨姓所居。开居已27世,其祖和龙公,源自江口杨姓第二房。

老寮(鲁寮)社为许姓聚居地,源自文山村,文山村由海澄镇溪尾村分衍。

【新中国人物】

蔡耀明漳州市审计局局长。

刘下村周边行政区地图导航

CopyRight 2020-2024 北斗地图 All Rights Reserved.浙ICP备2024058711号

北斗地图提供全国各省市高清地图在线查看,可查看道路、卫星、景点、地形、城镇、房屋等地图信息。